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湖北襄阳:“教师之家”三代接力育桃李
通讯员 陈建波 朱月皎 本报记者 黄 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在湖北省襄阳市,三个“教师之家”三代接力育桃李的故事,让人真切感受到三尺讲台的温度和书香育人的家风。

    坚守:一家三代扎根山区

    南河镇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南部,这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边远乡镇,坐落着建校34年的南河镇中心学校。由于山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这里的老师都得一人教好几门课。王佩正是这里的英语兼地理教师。

    清晨,天空飘着凉爽的秋雨,薄雾轻起。王佩在上课铃响后顾不上撑伞,拿着课本就冲进教室。

    “自己和学生都能受益,教师是越做越幸福的职业。” 王佩说。2013年的教师节,王佩被学校评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王佩出生于谷城县盛康镇一个教师家庭,爷爷王志斌今年92岁,是家里第一代从教者,门下学生1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前,许多家乡人没有机会上学,只能在地里干农活。同样出身农家、祖辈务农的王志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开始自学知识,教家乡的孩子们认字、算数,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带着这样的信念,王志斌走进了盛康镇黄岗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爷爷的影响下,父亲王彦、母亲帅德琴先后走上三尺讲台,到南河镇中心学校任教。长辈们的潜移默化让王佩对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天然的好感,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类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我很紧张,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渴求知识的淳朴脸庞和讲台上摆放的鲜艳山花,我的内心好像一下被什么东西触动了。自此,我决心扎根山区,为这里的孩子带来知识与关爱。”王佩说。

    家风:名师成长背后的助力

    说起襄阳四中的刘红云,许多人知道她是湖北省“楚天园丁奖”获得者,还是网红英语教师。许多人不知道,54岁的刘红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母亲是襄阳市二十五中的语文教师,大妹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小妹是荆州街小学的名师,两位妹夫也都从事教育工作,2017年,刘红云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的儿子也选择留校当老师。

    “在我们家,当老师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刘红云说,母亲1959年参加工作,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30多年。因为从小目睹母亲挑灯备课的认真,看过母亲走着夜路家访的执着,久而久之,教书育人的理想深深印在她和妹妹们的心中。

    刘红云回忆道,小时候一放寒暑假,母亲便会带着她们姐妹三人一起读书。因为家中订有《小说月报》《世界文学》《十月》等杂志,母亲便常带领她们阅读,并对文字进行赏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姐妹三人自小便养成了走进家门就看书的习惯。刘红云说,自己骨子里那份文艺气质也正是那时修炼出来的。

    大妹刘劲松并不是一毕业就当了老师,而是先进入工厂从事技术工作,直到2004年,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教育行业,调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刚登上三尺讲台时,刘劲松常在家中模拟课堂,请母亲、姐姐和妹妹来听课,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意见。刘红云说:“这些年,一家人在一起做教学交流,早已成为我们的日常。”

    在整个大家庭里,受刘红云影响最深的,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她的外甥女肖扬羽。

    肖扬羽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常年工作忙碌,从小肖扬羽就喜欢和刘红云待在一起。在肖扬羽眼中,刘红云不仅是舅妈,更是她的偶像与恩师。

    因为刘红云,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理科的肖扬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英语专业,如今博士毕业的她已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一名英语教师。

    “第一次上讲台,不知道穿什么”“大方得体就好”“感觉第一次上课速度太快,80分钟的课40分钟就讲完了”“你可以适当放慢节奏,多设计一些活动和话题,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每天,刘红云与肖扬羽都会在微信上进行与教学有关的交流。

    撰写教学心理学的博士论文时,肖扬羽还以刘红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连续三年到刘红云的班上听课,搜集素材。

    明年刘红云就到退休的年纪了,她表示自己还是会当老师,并且通过办“妈妈读书会”,教妈妈们如何教育孩子。

    热爱:让教师梦代代相传

    今年的9月10日,是吴思远在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度过的第3个教师节。

    吴思远一家三代出了10位教师,现在全国各地任教。当教师,在他们的大家庭里不仅传承的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家风。

    “大爷爷、爷爷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伯伯、姑姑辈的有4位老师。其中,大伯吴兴军是大学教授,大姑母吴兴英在沁阳一中教了40年语文。还有表姐、 表姐夫、表妹和我,都是老师。”说起家里的教书人,吴思远如数家珍。

    正是因为生活在书香满溢的教师大家庭,吴思远自小便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与向往。

    虽然爷爷今年已经77岁了,退休多年,但“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仍是他这些年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吴思远的爷爷常跑到山里挖野菜,然后把菜卖了换钱买粗粮给学生们补身体。在他的影响下,吴思远的父亲也渴望走上三尺讲台,然而因为参军,梦想就此搁浅。“当老师是我的梦想,也是父亲的梦想,很庆幸,我帮他弥补了遗憾。”吴思远说。

    得知吴思远家乡不在襄阳,去年过生日时,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合力画了一幅很长的画卷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让她感动不已。“逢年过节,许多家人依然坚守在讲台上,我们很难相聚。”吴思远说,“但身为教师,我们时刻享受着学生带来的温暖,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