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第五届“一对一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举行,专家指出——
师生要共同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
本报记者 钟 原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本质是什么?其实还应是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一种教育价值的转变。我认为它真正站到了‘培养面向未来的人’这样一个视角来思考我们今天怎么做教育。这样一种教育要尊重每个孩子平等的权利,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日前,在第五届“一对一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表示。本届峰会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办,以“深耕内涵,走向未来学习共同体”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芬兰、丹麦、印度等国家的400余位嘉宾参会,围绕信息化时代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与学校内涵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跨专业、多视角的深入交流和实践成果展示。

    如何让学生融入未来世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验?校内校外教育如何结合?“我们原来有固定的时空,而未来要有灵活的时空,不是看有多少课程,而是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香港蒙特梭利国际学校校长凯尔·瓦格纳表示。他以美国爱德华州的一所学校为例,在那所学校,教室之间的墙不是传统混凝土墙,而是可以灵活移动的活动墙——教室可以随时变成一间办公室。课堂上,14名高中学生召开模拟会议,就像学校的董事会,共同讨论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在另一所学校,学生做早课的方式是,教师将混龄学生带到农场做实验,如收集废物、学习农场业务等,学生遇到问题后,及时进行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未来学校要把所有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进行自主、跨学科学习,教师不要只想技术,如电子元件或VR眼镜等,而是要为学生创造环境,并让学生融入这样的环境学习。”凯尔·瓦格纳说。

    当然,面向未来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支撑也必不可少。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焦建利认为,教师要合理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移动终端带给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定制,这种定制可以使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变成现实”。但与此同时焦建利也表示,有许多教师在使用平板电脑和APP进行教学时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比如学校智慧教室的项目或电子书包的项目缺乏系统的设计、科学的规划。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课程的有机融合下,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的学校,均可实现具备自身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常态融合。” 洋葱数学首席执行官杨临风表示,自2013年开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与洋葱数学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于2015年将洋葱数学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覆盖到全校。洋葱数学在国家课标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在平台上百亿条的学习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引擎的支撑下,对完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练习、测试、诊断等六大模块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与数据化,为教师和学校提供了完整的智慧课堂教学常态应用模式。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表示,从建校第二年就开始做“一对一”数字化未来学习,将IPAD引进课堂,如今已走过8年。现在,从初一到高三,学校所有年级都进行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争当技术达人、创意达人,不仅学习时空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整体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和学校的探索当中,我们能够真正构建一个未来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仅在学生之间,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之间。” 刘彦说。

    会上,来自美国、英国、芬兰、丹麦、印度等国家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还就学习革命、新时代教学工作者的格局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