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拖堂缘何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刘海生

    拖堂确实是一个老话题, 从学校层面看,是领导对拖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认识。笔者在微信上对39位校长进行了调查,对拖堂持“认同”态度的有10位,约占被调查校长数的25.6%,持“反对”态度的24位,约占61.5%, 持“无所谓”态度的5位,约占12.8%。有的学校领导不仅没有认识到拖堂是“顽疾”,反而认为这是教师责任心强的表现。教师上课迟到、接打手机、无故缺课,校长认为是教学事故,采取“零容忍”,对教师拖堂校长则认为“不是个事”,没必要“小题大做”。这种认识偏差,导致了学校对教师拖堂行为的不闻不问,甚至默许、提倡。“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既然领导默许,教师怎会“收手”?怎能不拖堂?

    由于领导默许,教师拖堂形成了“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是指大家在剧场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都能看到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人劝他坐下,他充耳不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大家为了看到演出也都被迫站起来。表面上,这要怪那个先站起来的观众,是他首先破坏了秩序。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是剧场管理员,毕竟他是秩序维护者。“剧场效应”对拖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在教学中泛滥成灾。

    从教师层面看,拖堂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不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教学设计就会脱离学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另外,教学缺乏精心设计,课堂就会陷入混乱,或是导入时间过长,或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整堂课教师“跟着感觉走”,下课了重点还没讲,拖堂自然不可避免。还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啰唆,对偶发事件应变不力、处理不当,这也会影响教学正常进行而导致拖堂。

    如何解决拖堂的“小强”“死而复生”问题?

    学校管理者要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拖堂的危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学校要出台监管制度,像抓上课迟到、接打手机、无故缺课那样严肃处理拖堂行为。

    管理者要从教学病理学角度对待拖堂行为。教学病理学认为,“教学疾病”是教师思想系统和行为系统的疾病,危及师生身心健康,破坏教学规范和教学系统的正常机制,它不会给学生造成直接的肉体损伤,但会给学生造成间接的身心发展的延缓与阻碍。凡是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行为都是“教学疾病”,都应针对其“病理”采取有效的“药物”和诊治手段。

    管理者要更新教师教育的观念。表面上看,拖堂只是占用了学生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实际上反映了教师教育观念的错位。有的教师相信“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视拖堂为提高学生成绩的“神器”。为此,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市八中的下课铃声改革经验值得借鉴。该校下课铃声由原来一分钟的音乐铃声,变成“预警(15秒)—缓冲(20秒)—下课(25秒)”的三段提示。校长卢起升说,拖堂是一大“顽症”,教师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三段式铃声折射出管理者的教育智慧,兼顾师生双方的感受,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带来了教师准点下课的大变化,拖堂现象在该校已经“绝迹”。

    学校管理层做好机制建设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内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备课时不仅要钻进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教师学习目标不但要明确、具体还要可操作,避免随意性、模糊性。

    教师要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要规范、精练、准确、通俗易懂,语速适合学情需要,提高板书速度,把握好教学节奏等。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即使学生要求拖堂,即使还没有讲完,教师也要按时下课,给学生留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也许更好。

    教师要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案犹如编写好的剧本,课堂则是未经排练的演出。演出能否成功,取决于“演员”——学生是否投入。而关键是“导演”——教师是否有应变能力,是否能灵活调控教学过程。

    按时下课是教学规则,师生都应遵守。如同球赛,终场哨声一响,球赛即告结束。教师应坚决执行教学规则,即使没有讲完,也要果断终止。这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学生。所以,教师要有规则意识,并且要作遵守规则的表率。

    (作者单位系周口师范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