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孙影:余生要走“想走的路”
马建华

    孙影,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导师,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多个项目,参编多部教材。致力于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

    孙影,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30多岁读完博士,评完教授,一切似乎都走得很顺利。但她说,她只是走完了“必须走的路”,余生要走“想走的路”了。

    什么是孙影想走的路呢?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发现当下许多中国高校业已演化成“职业培训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却缺失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何让18-22岁正处在“精神发育”关键期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大学毕业后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的人,是她后半生最想思考和探索的事,也就是她“想走的路”。

    阅读中飞翔

    阅读能给人插上飞翔的翅膀,书籍是人终身成长的精神食粮。

    虽然身为英语教师,孙影的教育教学却不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2012年,孙影的“大学生一年级读书会”成立,她要用一己之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读些什么呢?“有限的生命,必须保证经典阅读的优先权”。孙影在哲学、教育学、认知学、国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寻找适合大学生的经典书籍。但买书容易读书难,读书容易选书难,读10本书能选出1本适合师生共读的就不错了。6年多来,孙影的周末几乎都是在读书和选书中度过的。

    2013年,“大学生二年级读书会”成立。这次,孙影实行了“阅读与写作、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方式。读了《白鹿原》后,学生们在写作平台“简书”上写作的文章有10多篇被推荐至平台首页,并被多家专题如《美文》《读书》《哲思》等收录。学生给她留言说:“老师,感谢您。在读书会中,我真正感到自己被聆听、被尊重、被给予,并渴望表达,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每一次读书会结束,我们的思想都越行越远……”

    2014年,“大学生三年级读书会”成立, “教师读书会”也在教师节这天成立。最忙的时候,孙影一周要准备4个读书会的4本书。但就是这样,她感到了幸福,感到了大学教师的师道尊严,因为这是围绕知识、真理、教育的聚会,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学习和求索。

    学生毕业后,有学生去香港和英国读研究生,国外求学的经历让这些学生重新审视大学时的阅读,他们感叹:“读书会上形成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是我在国外研究生求学其间受益最大的。”是啊,大学学什么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这其间形成的分析推理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却可以受益一辈子。

    6年多来,读书会已经举办了上百场,阅读了几百本书,学生作品也有几十万字,涉及哲学、教育学、认知学、国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读书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不仅吸引了英语系学生,法语系、教育系、数学系等其他学院的学生也慕名而来,还有了研究生的加入。

    写作中思考

    思维能力是国外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哈佛大学的最高使命是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和思辨”的能力,剑桥大学把“鼓励怀疑精神”作为根本追求。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是孙影一直非常注重的。孙影认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思考、思辨,这些能力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有的能力。

    孙影所讲授的英语分析性阅读,改革了原来的传统教学,采用“课下预习——课上表达和思辨”的方式。每堂课上,都在文本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辩论话题,师生展开辩论。例如“男性与女性,谁更需要关怀?”“可不可以实行安乐死?”“手机让人更疏远还是更亲密?”学生会分成两组,孙影负责“煽风点火”,鼓励他们思考、表达。有时学生说:“老师,你先别说,先听我说。”仅仅一年时间,许多学生从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中走出来,渐渐有了自我主张,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由其思想,独立其精神”的教育目标。

    课外师生共读一本书后,并不是结束,而是思考的开始。每个学生要凝练一个主题或视角,展开自己的写作。写完简书后发给老师,孙影会一对一地进行三轮指导,学生要不断修改和精进。就在这样的指导中,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清晰,思维一层层提升,从而完成真正的学习。这样阅读与写作,输入与输出的结合,真正提高了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一个读书会学生给孙影留言说:“读书会仅仅开始两周时间,我觉得仿佛收获了上大学以来最大的成就感和成长。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将自己写的文章发表在简书上。同学们在简书上给我许多评论和点赞,让我深受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时,让我有许多收获和启发,看到评论就像重温了一次这本书。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反思。每一次交流都是心灵的碰撞,都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表达中绽放

    如何让中国大学生在公众场合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也是孙影努力的目标之一。

    在经历三轮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书写后,孙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我是讲书人”的形式表达出来。讲台上,会有学生非常羞涩的表达,会有卡壳后的尴尬,也会有许多学生的华丽绽放。一次上台,就是对个体的一次历练。渐渐地,学生们的表达和表现都越来越好。

    不仅让学生在学校表达,孙影还想办法把他们带到更大的社会舞台——吉林省国际讲书大赛“我是讲书人”比赛。读书会学生刘宇婷经历了海选、晋级赛,最终挺进了决赛,最后获得了吉林省“优秀讲书人”的称号。刘宇婷说:“通过这场比赛,我见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他们不仅有知识更有智慧。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未来的路还很长,我需要克服胆怯,勇于尝试,更多地读书,更快地成长。感谢读书会对我的历练,感谢孙老师对我一路的指导。”

    读书会阅读经典,提高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简书的形式发表出来,提升了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台演讲,锻炼了大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

    孙影说:“做一名纯粹的大学教师是我的选择,教育是我最后选择的栖居地,青年大学生是我选择的伴侣,经典书籍是我们的共同密码。”如教授吴波所说:“推动阅读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我愿意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并成为推动阅读的微力量。”孙影希望多年后有学生说“就是因为大学生读书会,我形成了读书和写作的习惯”。她愿在读书中与青年共成长,愿为青年读书习惯的形成助力推燃,愿为青年的精神底蕴打一抹亮色。在这样的存在方式中,她也就走成了永远的青年,成就了永恒的青春……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