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爱上读书
李嘉琪

    时光迎来了秋季,凉风带来了清爽,而我也收获满满地迎来了大二。

    大一上学期时学会坚持每天早起,大一下学期学会坚持定量读书。前者帮助我加长自己可掌握的时间,后者帮助我加深时间的意义。有了这样的收获,让我从不忌惮时光带走了夏季,秋风带走绿叶的感伤,我便这样自顾自地向上生长,享受着生机盎然,没有落日的青春。

    大一上学期的我,处于迷茫和试探阶段,整日忙东忙西地瞎忙。没办法好好把握时间,能做到的只有早起,没有办法实现读书这个目标。直到大一下学期,参加了读书会才让我的读书计划彻底落实。读书会是一个全班参与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做讲书人,分享读书感受,也有机会做评委点评讲书同学的表现。

    万事开头难,最初参加读书会的我,与大家分享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羊脂球》。许久不读书的我,出现了阅读障碍,就算仔细看了每一个细节,也难以把握文章的主题,自己写出来的文稿,也是文字晦涩,语意不通。那时候,我发现看书很简单,但读书很难,你不仅要理解全文,掌握主旨,还要将你得到的知识好好吸收消化,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书的意义,这的确是一种挑战。

    现在想来与同学分享《羊脂球》的感受并不算成功,因为那时自己还是一个当众讲话就语无伦次的小姑娘,背着虽是自己写的却毫无闪光点的文稿,真是漏洞百出。但就是在那天,我看到了老师的赞许,同学的支持,这样的认可让我有了继续读书的力量。

    尽管读书很难,每一本书对我们每一个读书会成员都是挑战,但这样的“输入—输出”过程,却让我有一种巨大的满足。看书时不再是泛泛而读,看书后不再依赖百度寻找前人评价,而是从文章本身挖掘深意,自己思考总结,这样自食其力的创造发现,得到的是旁人无法取代的快乐。我像一个刚长大的小孩子,学会不娴熟地拿起筷子,去自己学习吃饭,而不是等待前辈用勺子喂我。虽然有时候思路闭塞、没有头绪,这份迟来的苦尽甘来,是我继续读书的动力。

    后来,我又与同学分享《活着》这本书。这本书给我触动很大,我想到与主人公生活年代相似的姥姥,也想到同样在为生活奔波的妈妈,我询问她们对“活着”的看法后,得出了自己对“活着”的结论。那时候我才知道,读一本书不是简单地去看书中一群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我不再是毫无表情的旁观者,而是沉浸其中的当局者,可以寻得自己的答案。这一次,站在台前讲书的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比上一次讲书成功了许多。

    现在喜欢早起和读书的我,由原来读书会两个星期读一本书,到假期一个星期至少读一本书,一直坚持写读书感悟。现在,作为第二外语是日语的学习,我会主动在课后读一些东野圭吾、村上春树的小说感受一下日本文化,满足自己对一个未知国度的好奇心。学习《英美概况》时,我也会在闲暇时间查找一些关于世界历史的书,填充对世界各国的许多认识空白。此外,我还会整理摘要,将书中重要的时间结点记录下来,连成线、织成网,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学以致用。

    读书会,让我明白了读书的快乐,无关功利炫耀,只是爱上了读书的归属感、踏实感和安全感。这份不断获得认可的过程,让我不断进步成长,不断接近我的榜样。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