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朱唤民
微课研发:研训一体的有效载体

    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开发性工作,许多学校都进行了微课研发。虽然微课拍摄时间短、易操作、参与教师多,但微课资源也呈现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为了打造优质精品微课资源,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利用两年时间,依托全市骨干教师,计划开发9000节微课,力求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主要学科重点学习内容。

    微课研发,“研”是第一位的。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契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才是精品微课。为此,我们以各学科研训员为牵头人,每学科均组建了研发团队,研发过程中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研究学生。微课课题的选择,依据是学生学习实际,只有契合学生认知盲区、误区的选题,才能给学生启发。研究过程中,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回归学生,回归学习原点。他们回顾教学时学生学习的表现,查阅学生的练习,高中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师还走进学生,聆听他们学习相关内容时的困惑,再三推敲,然后定题。微课课题的选择,让学生视角的要求在实践中运用,并逐步成为教学的自觉。

    研究目标。微课制作,容易落入解答学生疑问、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的误区,优质微课绝不应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讲解、析疑,而应指向方法、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确定微课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过程中,许多学科教师重温《课程标准》,重新定位学科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研训员明确提出,我们是用语文、历史、政治来育人的,目标确定必须凸显人的发展、人的素养。确定目标的过程,也进一步厘清了学科教学的地位、价值。

    研究方法。方法要契合教学内容,契合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因而,好的方法绝非信手拈来。小学语文、数学等研究组一个课题连续拍摄两三种不同方法的微课,然后让学生观课后选择、评价,教师收获很大。

    研究训练。精品微课不是一讲了之,必须辅之以针对性训练,只有贴近实际的自主训练,学生才能内化并形成素养。如何有针对性,怎样贴近实际,教师们展开了研究。初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将生活引入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现象观察、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研究”是微课研发过程中的主线,每一节微课看似短小,却处处凝聚着教师的智慧。为了提高研发团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坚持集中与分散结合,拓展培训途径:

    集中培训。以微课研发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为专题,确定了幻灯片规范制作、喀秋莎软件使用、视频音频剪辑等专题,以微讲座形式呈现,将所有参与微课研发的研训员、教师集中,组织培训学习。

    团队研训。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微课研发团队,不定期组织各种研训活动,交流研发过程中对专题的定位、学情的把控、方法的选择、制作的技巧等。

    课例导训。利用网站平台,专门开辟“微课研发”专栏,将幻灯片样例、样板微课、拍摄示例、剪辑方法等分类上传网站,让研发教师随时下载、观摩。同时,还增设“我的问题”窗口,教师可以直接上传研发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全县教师的答案。

    网上互训。以学科研发团队为小组,建立QQ群、微信交流等网络互训机制,对研发过程中的问题随时研究。有时利用网络平台交流经验,分享研发过程中的体会;有时利用网络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启发,彼此借鉴。

    由于参与微课研发的都是骨干教师,所以“研”更多地指向学科专业内容,“训”更多地指向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而“研”与“训”常常彼此交融,互为依托。“研”中有“训”,以“研”导“训”;“训”中有“研”,以“训”促“研”;“研”“训”互通,“研”“训”一体。微课研发,让教师研究更深入,培训更务实,成为教师转变理念、提升素养的有效载体。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