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思维突破,做换道超车者
□ 成尚荣

    挑战性思维不只是对学生的,教师也应迎接课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在挑战中让思维产生飞跃,走向创新。学会改变,说到底是改变和突破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成为教育中的“飞行者”。

    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这是杜威对学习的解读。

    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日本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规定。

    思维、思维能力,又一次被提上了课程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且越来越被重视,学生的学习将会以思维发展为核心。

    心理学上关于思维品质、思维方式的论述,我们应当持续关注。不过,与教学改革对接,尤其是与创新精神培养对接,我以为需要将挑战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关切。

    让我们翻开历史。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试飞成功。从这一天起,人类正式进入航空时代。可是要知道,莱特兄弟并不是如励志书籍所说的那么勤奋、那么勇敢、那么拼搏,恰恰相反,他们其实被称为很偷懒的一对探索者,因为他们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进行了几百次试飞就成功了。而之前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为了研究、发明比空气重且自带动力的飞行器,多少人献出了毕生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都没有成功。比如德国航天先驱奥托·李林塔尔,一生中进行了3000多次飞行实验,还在最后一次飞行实验中因飞机坠落而摔断脊柱,为自己的理想献出生命。于是,有位科学泰斗断言:任何重于空气的机械都不可能飞起来,即使能够成功起飞,也无法解决着陆问题。

    可是,莱特兄弟发明制造的飞机飞起来了,又成功着陆了,打破了科学泰斗的断言。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学历很高?不是,他们只是高中毕业生;是因为他们身份高贵?不是,他们曾经只是靠修自行车谋生;是因为他们勤奋?也不是,如前所说,他们被称为偷懒的探索者。那么,他们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有人关注他们所研制的飞机是同时代所有设计中最不像鸟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结论是,他们改变了研究、探索的思路,走了另外一条路。

    是的,思路的改变让他们成功。他们首先系统研究了空气动力学。在着手设计飞机前,他们认真研读了19世纪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爵士的理论,在彻底弄懂之后,再基于这一理论着手设计飞机。这种基于理论的研究,超越了主观臆想,让他们一开始就超越了绝大多数同行。

    理论当然重要,不过是因为人的思路改变才让他们去关注、研究关键性理论。用时尚的话来说,他们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这里隐含着一个问题:思维的突破。思维的突破,是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突破原有的思维套路,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思维范式。如库恩所言,范式的改变可以改变世界,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可以诞生一个新世界,于是库恩曾将范式当作世界观来解释。

    历史是面镜子。用这面镜子来照当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观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我们仍然只重视知识、重视成绩、重视分数,甚至以分数和升学率评判学生和学校。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有解题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被丢到一边;只重视一般性思维能力,挑战性思维能力被边缘化。我以为,挑战性思维能力涵盖了批判性思维,思维的挑战性可激发创新性思维,因而不只是“1-n”的思维,而是“0-1”的思维,“0-1”让我们“飞”起来。

    挑战性思维不只是对学生的,教师也应迎接课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在挑战中让思维产生飞跃,走向创新。学会改变,说到底是改变和突破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成为教育中的“飞行者”。

    (作者系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文中所引用的故事,根据王昱的《莱特兄弟的思维突破》改写)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