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局长专栏
厚实区域教育发展 的“底色”
郭献文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局长

    中小学艺术教育不能走“专业发展路线”,而要注重以“美育和普及”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集中选拔、重点培养”在一段时间、在某个项目上会很快出成绩,但并不能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的艺术教育水平。注重艺术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只有多措并举,包括改善硬件、师资、体制等,艺术教育才能扎进区域的沃土,开出炫美的“花朵”。

    艺术教育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底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践中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却有一些偏差。一是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存在美术与音乐等艺术教育课程为高考、中考“让路”的现象;二是把培养艺术特长生作为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忽视了美育功能,忽视了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在落实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能以获奖和出成绩为目的,厦门市正在努力引导学校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开展艺术教育。

    把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出台规定引导和督促学校重视艺术教育。2017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节数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便面临高考升学压力,厦门市也明确提出高中三年期间,音乐与美术必修课程课时累计不得少于108节。同时,还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定期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绘画、雕塑等选修课。

    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规范全市艺术教育特长生的招生,严格控制招生数量,防止学校在艺术教育上“掐尖”。近两年来,厦门市第六中学合唱团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这些走进央视的学生很多不是艺术特长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参加合唱团。

    抓普及与基础,提升区域艺术教育水平。厦门市注重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应举办校园艺术节,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器乐、朗诵、曲艺、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剪纸等美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更多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厦门市每年都举行“中小学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29届,各区教育局、学校把举办艺术节作为常态化工作内容。

    厦门市注重加强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加强艺术专业师资配备,保障学校的艺术教育经费,确保艺术教育活动有场所;重点扶持农村学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艺术教育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时间纳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考评。这些保障措施的出台,为艺术教育的普及扫清了障碍,也为打牢艺术教育基础创造了条件。

    突出校本和区域特色,才能做到“百花齐放”。艺术教育除了普及和基础之外,另一点就是突出校本和区域特色,厦门市鼓励学校、教师主动作为,创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从2017年起,厦门市每年组织“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申报认定工作,市教育局鼓励各学校积极申报,对认定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同时优先推荐各特色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或展演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还组织特色项目的专业团体或传承人,对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予以专业指导,让学校不断提高相关项目的教学水平。

    通过激励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厦门各区、各校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特色和品牌。比如,厦门音乐学校和外国语学校的管弦乐团、厦门实验中学的京剧、翔安区的南音、海沧区的民乐团等。有的学校还把闽南童谣、歌仔戏、高甲戏、漆线雕等地方特色项目纳入艺术教育中,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校本课程,有的区教育局和学校还与艺术院校、美术馆合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正是因为有了各区、各校的特色发展,厦门市艺术教育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