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专家睿见
战“疫”是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胡金木 牛楠森

    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纷纷居家自我隔离,喧闹的世界瞬间归于寂静。但寂静之中,爱国主义战歌始终高亢激昂,爱国热忱不断发酵深沉,爱国行动遍地弦歌不断。这场战“疫”,是一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资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把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场战“疫”体现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应充分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广大学生的“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广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展示战“疫”的伟大成就,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都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领导力量。在中国战“疫”取得伟大成就,国际疫情日益恶化的事实面前,我们要以战“疫”成就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部门需要整理、收集、编写战“疫”中我们党作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伟大成绩,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中国与国际对比中,用战“疫”的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来教育广大学生。

    直面战“疫”的客观实情,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客观呈现战“疫”中国内出现的部分官员抗“疫”不力等不良事件,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先天优势但仍在完善之中,引导广大学生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客观呈现战“疫”中的中国态度,了解疫情中的国际关系,切实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各级学校在展示战“疫”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利用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分析战“疫”成就,理解多难兴邦,引导学生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挖掘战“疫”中的中国精神,深入开展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教育。战“疫”之中,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快递小哥、保安小伙、环卫工人、基层社区工作者、捐菜的平凡菜农、美丽志愿者、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以平凡而伟大的逆行为武汉抗疫筑起了铜墙铁壁,“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在战“疫”中被血泪演绎。这一份爱国情怀,这一种社会责任,教育部门必须挖掘,生动展示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在战“疫”中的生动实践,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战“疫”中体现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家国情怀,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宣传战“疫”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疫情伊始,中国人民缺乏医疗物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带来了世界人民的善意。将疫情封于一城,停工居家,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中国人民深知要为“全球战疫”争取时间、争取机会。为此,世卫组织发声感谢中国、感谢中国人民、感谢武汉。当下,疫情在海外蔓延,中国没有置身事外,而是慷慨捐送医疗物资、传授抗疫经验、派专家和医疗团队出征海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叹。疫情之下,不分国籍。教育部门要客观分析我们这次战“疫”中国际合作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更要明确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因缺乏国际理解与合作而造成的“疫情”蔓延问题。引导广大学生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理念进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与进步,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正视疫情折射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绿色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主张。此次疫情再次向我们提出警示: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教育部门要借助此次疫情,引导广大学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增强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作者分别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