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
陈红:让孩子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本报记者 钟 原

    带着7名从未走出大山的学生到大城市研学开阔眼界,成立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和乡村教师一起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助力。他就是学生口中的全能老师——陈红。

    ————————————————————

    那天,一名女生来到学校专门给陈红带了一碗茶鸡蛋。

    “陈老师,我妈妈让我带给您的,说您太辛苦,茶鸡蛋最补身体。”女生说。

    这是山里人表达感谢最朴素的方式,也是陈红作为教师收获的感动之一。

    当时的陈红是贵州省印江县刀坝镇榔木小学的一名教师。

    10年前,大学毕业走出大山的他,又选择回到了大山深处。这一次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站在了山区学校的三尺讲台。

    初为人师便成了“杂家”

    从陈红记事起,家中就是劳碌的父亲、生活都难以自理的母亲、事事都顺从他的姐姐。家人最大的期望就是有一天他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2010年,21岁的陈红大学毕业,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就业摆在了面前。

    陈红最终没有在城市谋求一份薪资不错的“好工作”,而是回到了山区最艰苦的地方当一名特岗教师。

    对于这个选择,身边的人都很意外。但陈红内心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还在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媒体报道山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现状,孩子们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眼神深深震撼了陈红。于是,他决定报考特岗教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这个决定起初并不被父母、老师、同学所理解。

    “我何尝不知道家中贫困的苦楚,50多平米的破烂危房亟须改造,患病母亲需要大量药物维持,父亲还在外打工还债……可是,正因为我深陷同样的贫苦,才更能够感同身受,才更想为那些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山区孩子点燃一份希望!”在他的解释下,家人朋友渐渐理解了他的选择。

    2010年7月,陈红来到印江县最边远的北部山区——刀坝乡下寨坝村榔木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榔木小学坐落在半山坡上,距离印江县城50多公里,距离乡镇也有五六公里,学校以前的教学楼是20世纪70年代生产队集资修建的一栋两层砖木结构房,全校200余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8名当地老教师中3人临近退休,师资力量薄弱。

    山里小学教师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陈红就成了“杂家”。

    “除了教语文、数学,还要兼上音乐、思品、科学、体育等其他科目,我当时真是有些手忙脚乱。”陈红说。

    为了迅速进入“角色”,陈红抓紧每一分钟认真备课,熟悉各门学科知识。为了吃透教材,掌握学情,他熬更守夜,翻阅资料。同时,他向老教师请教:怎样入门?怎样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情况?怎样确立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陈红迅速适应了山村学校的校园生活,基本做到了科科“精通”,还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陈红在生活上还要做孩子的“家长”,除了当好班主任,他还负责学校远程教育管理、学籍管理、学校办公平台局域网管理等。

    大山的信息十分闭塞,为了做好学校办公平台局域网维护,陈红坐了6个小时的车到铜仁市,买来计算机维护等书籍自学,被村民誉为“家电通”。

    作为学校唯一的年轻教师,陈红还要负责解决孩子们的吃饭问题。2012年学校刚刚实施营养计划,为了让孩子们吃上健康营养的食物,陈红买来摩托车,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农家买来土鸡蛋、新鲜蔬菜和农家肉,改善孩子们的生活……

    一次,一年级学生田松林不小心把头磕破,鲜血直流。面对瓢泼大雨,陈红丝毫没有犹豫,在安顿好其他学生后,拿起雨衣披在田松林身上,背着学生踏着泥泞山路往3公里外的村卫生室跑。平时需要半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达,当医生处理好学生伤口后,陈红却累得差点虚脱……

    像这样的事情到底有多少,陈红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他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像一粒粒种子一样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

    “教育事业也许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是不可预见的丰硕果实,是整个美丽的人生。”陈红深有感触地说。

    24岁那年做了校长

    刚来到学校时,映入陈红眼帘的只有几十年前建的破旧教学楼,二楼的楼板开裂导致灰尘往一楼教室掉。学校周围都是泥巴地,陈红和孩子们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当时,上级准备将学校合并到中心完小。为了保住学校,陈红和校长走家入户,争取每一个孩子到校入学,同时又到乡政府和教育局争取建校项目。

    2013年3月,学校老教学楼拆除重建。周末,所有老师都早早收拾好东西回家。而工程办却忽然要求学校周一前必须搬出所有东西。陈红没有惊动任何人,硬是一个人整整忙碌了两天,顶着烈日把教学楼里的所有东西一点一点搬到临时办公楼,甚至包括架在半空的喇叭和电线。虽然腰像散了架一样痛,但他顾不上休息,只是悄悄地买了两张膏药贴上,又咬着牙给学生上课。

    “这是大家共同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忙,也不叫两个帮手呢?”当校长知道这件事情后,既心疼又欣赏地问他。年轻的陈红笑了笑说:“大家已经回去了,再叫回来有些不好意思。反正我年轻有力气,多干点应该的!”

    学校重建的日子,陈红从周一到周五都要记下每天的施工日志,周末要看看校舍修建的怎么样,有没有存在安全隐患……半年后,学校教学楼顺利竣工通过验收。

    2013年秋季开学,陈红被任命为榔木小学校长,这年他24岁,成为该县当时最年轻的校长。陈红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除了从未减轻的教学任务外,他还想为学校多做一些事情。为了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除了硬化操场外,陈红还主张在教学楼前修建花坛,并在楼梯、走廊及围墙的空白处,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

    “学校缺什么,想要什么,那就尽力想办法争取。”陈红通过自己的努力,向贵州大地公益基金会募捐到一间价值7万元的多媒体教室,让山区的孩子也有学习电脑的机会,这在全县的乡村小学中此前几乎没有。

    学生没有就餐处,就向上级争取修建学生餐厅;没有体育设施,就争取资金购买篮球架和乒乓球桌;没有浴室,就找本村爱心人士募捐修建;学校图书不够,也积极向外募捐,目前已筹得5000册新图书;特困学生家庭经济窘迫,他也帮忙找到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进行长期帮扶……

    真想叫你一声“大哥妈妈”

    大山里的孩子有的很脆弱,陈红常常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了让留守学生也像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陈红常常给他们洗脸、梳头,教他们刷牙,在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中,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很强,由于缺乏爱,他们的个性普遍孤僻。陈红专门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咨询谈心活动,对部分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切实化解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兴趣小组比赛活动,有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丢沙包等,积极搭建留守儿童的兴趣平台,丰富留守儿童的在校生活。

    陈红一有时间就与学生一起跳绳、打乒乓球,尽量让孩子开心。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陈老师,我真想叫你一声‘大哥妈妈’,你关心我胜过我的爸爸妈妈,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

    为了动员辍学的孩子入学,陈红骑着摩托车奔驰在通村公路上,深入村民家中耐心宣传惠民政策,宣传义务教育法,列举知识改变命运的实例,动员家长送孩子到校。前几年,学校学生的辍学率为零。

    在陈红的班上,有个叫小茜(化名)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一直比较内向。陈红发现后主动找小茜谈心,并在放学后给她“开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真诚沟通,小茜逐渐开朗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提高。

    学生小琪(化名)的妹妹患上了白血病,全家为治疗妹妹的病几乎倾家荡产。为此,读四年级的小琪有了放弃读书、减轻家庭负担的念头。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陈红马上找到贵阳的爱心人士对她进行点对点资助,小学一年2000元,中学一年4000元,高中和大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直到她大学毕业。从此,小琪放下了心理包袱,安下心来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陈红所教的班级学生平均成绩在全县同级同类学科统考中每年都是前几名。

    “我很喜欢陈老师,他是一个阳光、幽默、善于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的好老师。”学生田夏雄说。

    随着能力逐渐提升,有人建议陈红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而每次,陈红都告诉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活得充满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尽毕生之力让这里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有能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用专业拓宽学生的眼界

    电脑的一端连着大山,一端连着外面的世界。

    直到5年前,榔木小学才开设了电脑课。3-6年级每周一节电脑课教学由陈红负责。

    大多数孩子第一次接触电脑,都充满了好奇。五年级学生田露说:“自从上了电脑课,学到了许多知识,感觉外面的世界真奇妙,我要努力学习,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为了让教师都能掌握信息技术,陈红利用每周二的时间组织老教师学习电脑技术。除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陈红一点也没有松懈,有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新两基”的实施,助推了印江新一轮学校的布局规划,陈红所任教的学校变成了教学点,因工作需要他调离了榔木小学,2017年交流到刀坝小学担任总务主任。尽管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琐碎繁杂的工作,他依然认真为学生上课,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同时在这一年,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暑假期间陈红与爱心基金会对接,带着7名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到深圳参加游学活动,让他们体验坐高铁、坐地铁、看4D电影、参观博物馆等城市生活。

    学生杨麒麟激动地说:“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感谢陈老师带我出来看世界,拓宽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

    2018年,陈红又交流到黔江小学,并于当年11月入选铜仁市脱贫攻坚群英谱。他结对帮扶干部,宣传党的好政策,讲述最近几十年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生病了有合作医疗,教育资助力度大等,改变贫困户的思想。村民听后的最大感受是,党的政策好,要懂得感恩。

    2016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表彰了来自全国13个省份的100名优秀教师,陈红成为铜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今年2月,陈红入选贵州乡村名师培养对象,并在4月由省教育厅授牌,成立了陈红乡村名师工作室,共有26名成员。短短几个月,工作室以课堂为载体开展了多次教学探讨活动,大家相互交流,碰撞成果。

    “在这样的团队活动中,我得到了锻炼,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要来上探讨课,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师覃玉艳上了一节探讨课后表示。

    刚刚结束的8月,陈红入选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进。

    “三尺讲台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岗位,还饱含着无数孩子渴望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寄托着我的梦想。”陈红深深地感到奉献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

    无论在哪所学校,只要认真教书,对陈红来说,就是他遵从内心意愿选择的人生,也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闪耀出幸福的光芒。

    (陈红,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龙津街道黔江小学教师,贵州省乡村名师小学数学工作室主持人,曾入选铜仁市脱贫攻坚群英谱、马云乡村教师奖、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