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百家笔谈
班本课程:统领班级建设
吴海丽

    班本课程主张班主任以躬行者的姿态,优化班本德育课程、集纳家长特色课程、强化学科课程,聚焦课程带班育人,将班级生活纳入课程建构体系,使班主任工作“提纲挈领”。

    ————————————————————

    班主任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班本课程主张班主任以躬行者的姿态,优化班本德育课程、集纳家长特色课程、强化学科课程,聚焦课程带班育人,将班级生活纳入课程建构体系,使班主任工作“提纲挈领”。

    凸显实践和发展性的班本德育课程。教书育人,立德为先。班本德育课程运用系统思维,将德育学科教学、常规教育活动、即时情境下的教育跟进等内容统一起来,着眼“适合”,创新实施,突出教育性、情境性、实践性。公民教育是班本德育课程的核心内容,立足班级实际,通过社会情境的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以及活动情境的优化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德育课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重点”,注重“三个结合”。“一个重点”即重点关注班级建设的文化内涵,着力建设“班级精神家园”。“三个结合”即注重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角色结合,优化学科育人方式;注重常规教育与即时情境相结合,实现全程教育在场;注重学校统一行动与班级创意实施相结合,增强德育课程的适应性。

    班本德育课程要着眼各学段学生特点加以规划,低学段的重点是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三八妇女节,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为劳累一天的女性长辈送上一杯水,为她捶捶背,制作一张贺卡表示节日的慰问,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情感和行为能力。

    中高学段,我利用典型的社会公共事件,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事,投身公共事务,增强公民生活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持续几日的高温天气之后,学校旁边的护城河突现大量死鱼,我挖掘这一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这一事件,走访河道管理处,解开鱼死的原因。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了解了护城河的历史及维护现状,并尝试提出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的建议,发展了综合素养。

    凸显特色和公益性的家长课程。班本课程主张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资源“为我所用”,倡导家长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班本课程建设,丰富班本课程内容。通过开设“家长课堂”,许多在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有所研究的家长,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程感受。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家长到班级讲述《颜色》,通过幻灯片和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不仅聆听了生动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还一起感受了颜色变幻的神奇,收获了关于颜色的科学知识。一位多年从事IT行业的家长,利用先进的设备,通过视频影像,给全班孩子带来跨学科的专题讲座《星际漫步》。他带领孩子追溯长江的源头,一览整个中国版图,在黑夜白天转换的话题探讨中,“飞跃”到地球的南极、北极、赤道,直至广阔无垠的太阳系、银河系。他特别注意讲述方式,不时与孩子互动。还有一位家长发挥自己的棋类指导特长,每周一次到班上给孩子传授国际象棋技法,全班学生因此掌握了一项新技能。

    家长参与班本课程建设,还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决策等,家校共同完善丰富班本课程建构,形成教育合力。比如,我班阳春三月开展的“春天我种下……”的活动,家长就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联系景区、运输树种等事务都是在家长委员会组织下进行的。比如,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全班学生到本地特产南通西亭脆饼生产基地参观制作流程。

    家长深度介入班级活动,拓宽了教育空间,丰富了班本课程内容,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同时,家长热心班级事务的行动给孩子树立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履行公共责任的榜样。

    凸显教师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作为统一课程的主要载体,传达国家意志,保证全体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班主任实施学科课程,因其超乎一般教师的德育敏感性和价值引领力,使其教学呈现出“学科+班主任”的特色,能够更好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作为一名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语文老师,我在执教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时,除达成“针对不同对象,从不同方面提问或者围绕一个主题提问”“采访时能认真倾听,采访后能有条理进行整理并表达”的学科素养发展目标外,还进行更具教育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引导孩子聚焦“他们的童年”这一主题,通过采访家族长辈小时候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引导孩子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小中见大,真切感受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赵文在采访中发现,因为条件艰苦,爷爷奶奶童年的梦想竟然是吃一口现在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红烧肉。妈妈现在之所以爱吃豆腐,是因为小时候太爷爷最疼爱她,总是把美味的豆腐留给她吃,豆腐里藏着太爷爷的爱。班主任“学科+德育”的课程优化,通过班本化、创意性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统一课程与学生的适应性,缩短了学科知识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距离,助力学校课程达成“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

    (吴海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中国网2015年度“中国好教师”,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著有《启发人性的教育:班本课程实践叙事》一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