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局内人
家访纳入考核要防止“走过场”
李 健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里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育形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可见,“家访纳入考核”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由于教师的家访活动都安排在课后进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常常走样而使家访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代表式”家访。不少学校在向教师提出家访要求时,往往只针对班主任这一特殊群体,似乎家访就是班主任的事,与学校领导和其他非班主任教师无关。殊不知,学校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事,在校园内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在落实家访工作时,学校领导和普通任课教师也应与班主任一起走进学生家里,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入户家访必须全员参与,班主任代表不了学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

    二是“抽样式”家访。由于教师白天忙上班,下班后还要处理课后作业及备课,家访时间大多安排在节假日,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干脆选择一部分离得近的学生进行家访,住得远的学生,就让学生将有关家访材料带回去让家长填好,以应付检查。这样的家访,无法做到全覆盖,教师就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无法解决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扰,也不能让家长清楚地认识自身责任,导致家长无法与教师形成默契,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三是“打卡式”家访。因为要家访的学生较多,工作量较大,一些教师就集中时间进行家访,一家接着一家,很快跑完所有学生家庭,每一个学生家里待几分钟,拍个照,填个表,简单交流几句就起身赶下一家。这样的家访,教师无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无法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能具体全面。

    此外,有些教师觉得入户家访费时费力,干脆通过电话、QQ、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以此取代传统的家访形式。实践证明,尽管线上联系可以作为入户家访的有益补充,但无法取代入户家访。因此,教师要明白家访绝非一阵风似的活动,而是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的工作习惯,要发自内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加选择地走进每个学生家中。

    总之,“家访纳入考核”可以助推教师更好地履职担当,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家访落实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对教师家访过的学生家长开展“回访”工作,了解教师家访的具体情况,确保“家访纳入考核”政策在落实时不走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