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陈彤④
精准导向:引领核心素养发展
陈彤

    新课标强调实施素养导向下的科学课,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记录单、板书的精准导向作用,明确探究和实践任务,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问题指引学习方向。问题指引探究实践方向,一节科学课往往围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核心问题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要引领学生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展开探究实践,要利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一个核心问题,往往可以分解成探究性问题、观察或实验方案设计性问题、研讨性问题、应用和拓展性问题等几个子问题。在核心问题的统领和子问题的指引下,探究实践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海水制盐”活动中,核心问题是:怎样通过海水制作出纯净的盐?由此,教师逐次引导学生产生四个子问题:

    研究性问题:海水中存在哪些杂质?指向海水的基本成分——盐、水、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和溶解于水的杂质,主要的素养发展方向是科学。

    实验方案设计性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去除海水中的杂质留下纯净的盐?指向用蒸发、过滤等方法去除海水中的杂质,主要的素养发展方向是工程设计和技术。

    研讨性问题:介绍你的制盐过程?评议谁制的盐比较纯净,依据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指向通过评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产生新问题——怎样进一步把溶解在海水中的杂质去除?

    应用和拓展性问题:用海水制成大量的盐,怎样的生产流程比较合理?指向如何完善工程设计,达成制出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的目标。

    记录单指明探究路径。一张实验记录单隐藏着一个实验的方案,它通过简洁的文字、清晰的逻辑,把将要研究的问题、需要取得的证据、实验的过程、记录的要求等信息准确传递给学生,同时为后续交流研讨活动打下基础。

    “‘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清晰地向学生传递了以下信息:一是明确研究的问题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取得的数据将和研究问题产生论证关系;二是明确了如何控制可能影响摆的快慢的三个因素的选择:摆幅的角度由学生任意确定,摆锤从铁球或塑料球中选择,每次摆动的时间为15秒;三是明确实验方案:分别用摆绳为15厘米、30厘米、45厘米的摆,摆动15秒,摆锤和摆幅相同,重复三次,确定最终数据;四是根据取得的数据进行解释,将解释记录在“我们的发现”栏目中。复杂的实验信息通过一张记录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给足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完成记录单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时间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素养发展的过程:在测试摆的摆动次数过程中提高了测量能力;在每种类型测量三次过程中逐步体会如何减少数据的误差;从三个数据选择“最终数据”过程中体会如何采用“众数、中数、平均数”的数学方法合理选择数据;从写“我们的发现”过程中学会如何基于数据进行解释;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当教师将各小组记录单的“最终数据”一栏在实物投影下组合在一起时,就变成了关于“摆的研究”的实验全班记录单,由小组记录走向全班记录,为后续基于证据进行的全班研讨活动,逐步得到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摆绳长短分别对摆的摆动快慢影响的结论奠定基础。

    板书指向素养进阶。小学科学课的板书应该呈现学生思维进阶和推理论证的过程。《电和磁》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的共识及时板书,推动学生思维进阶:一是学生的元认知是——能够使磁针偏转的是铁或磁铁,铜不能使磁针偏转。二是通电的铜导线竟然使磁针偏转,是铜变成了铁?显然不是,那只有是通电的铜导线产生了磁。三是如何进一步证明电可以转化成磁?如果确实是电转化成了磁,那么通电的铜导线就可以吸引铁;加强电流强度,磁性会加强,磁针偏转的角度会加大。怎样加强电流的强度呢?可以用短路、增加电池节数、增加导线根数,也就是缠绕成线圈等办法。四是实验后发现:增强电流强度,磁针偏转的角度确实加大了;缠绕成线圈的铜导线通电后可以吸引铁制大头针。这就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是电确实转换成了磁,使磁针偏转。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让问题指向素养发展目标,记录单指引素养发展路径,板书呈现学生推理论证思维过程,促使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作者系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