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创·变
校长深阅读“深”几许?
李建华

    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常常觉得没有时间阅读,或者说没有专门的时间阅读。越是这样,越是考验我们穿越繁忙丛林的能力。

    其实,在看似繁忙的背后,或许充斥着大量的时间泡沫,时间管理考量着校长的管理智慧。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没有时间,是因为我们没有管理好时间,没有真正去行动,如果你行动了,时间还是有的。就阅读而言,近6年来,我们通过微小的努力逐渐形成了郑州艾瑞德学校的小趋势,建构了学校发展的新样态,让阅读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

    认识之深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读了书以后做校长的,校长是个读书人似乎无可争议。但是,做了校长以后还读书吗?此时,校长是个读书人这个说法可能就需要商榷了。

    2017年8月,我来到郑州艾瑞德学校,这是一所已经办了6年的学校,学校倡导自然生长教育,倡导师生读书,在当地有一些知名度。初来乍到,我该从哪里切入呢?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那我撬动这所学校的支点在哪里呢?

    我想到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忠告:“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由此可见,读书对校长、对办好学校是多么重要,甚至有人说,校长好好读书,学校天天向上。

    此前,我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不能算一个爱读书的校长。因为,那时候的我读书纯属个人行为,不是校长行为,没有把个人读书行为转化为校长读书行为。校长的阅读不同于一般人的阅读,个人阅读关注的是自我成长,会因为阅读而形成个人气质;而校长阅读,应该是集体生命的丰盈,应该能形成集体的性格。校长阅读不仅仅是“读”出自己的满腹经纶,更是“读”出学校的气象万千。如果说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好好读书,那校长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如果说“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那么,校长阅读是一种“人化”的教育常识,也是“人化”的教育条件、环境和气氛,是好学校、好教育的标志。校长阅读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教育,为了师生。

    就艾瑞德学校而言,2011年建校之初提出“以文化引领教育,以名师影响学生,以读书形成校风”。2017年提出“干净、有序、读书”的校风,把读书融进了校风,变成了“研、读、写、讲、种”教师成长“五件套”和“识、读、写、讲、种”学生成长“五件套”,这样就容易让读书变成有意义的事,成为一种共识,而不仅仅是一件事。校风是师生集体的价值取向,而读书成为艾瑞德人和艾瑞德教育的文化标识。

    影响之深

    校长阅读是一种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校长是学校阅读文化的发动机、鼓风机,讲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自己要先读起来,要有仪式感地读起来。通过校长阅读来体现学校管理文化:“我和你读,而不是我让你读”“跟我读,而不是给我读”。校长是学校的符号,校长阅读一旦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就会“深”起来。

    校长的深阅读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时间的长度,另一个是影响的广度。

    从时间的长度而言,在2019年4月23日的读书节当天,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校长阅读。首先,每天读书30分钟,雷打不动,从未间断,到今天1300多天读了至少80本书。读书贵在坚持,一直坚持到成为习惯。当然,我读书采取的是“饥饿疗法”。我于2018年5月3日开始写作打卡,每天坚持,至今有1600多天,写了240万字。写着写着,把自己给写“饿”了,于是就开始了每天的读书。写和读,是一个人精神的呼与吸,是精神成长的循环,读是厚积,写是薄发。

    从影响的广度而言,因我的“校长阅读”,艾瑞德师生、家长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气象,甚至还影响了不少朋友圈的教育同人。我们把“朋友圈”经营成“读书圈”。通过3年多的努力,全校300多名教职工,人人读书,个个打卡,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生命自觉。

    从去年开始,面向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举行的“印象艾瑞德”征文,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写到我们的读书,尤其是家长,不少人说,读书是艾瑞德的校风名副其实,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孩子,改变了他们自己。

    茶余饭后读书,发了工资买书,朋友之间送书,学生毕业写书,建校10年出书,这是艾瑞德独有的文化现象。甚至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小黄书包漂流”活动,读书的校风延伸到家风中。

    因为读书,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办学质量都很卓越,在所在区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全体师生的阅读自觉明显增加,效果也更加突出。

    席卷之深

    教育是个动词,好的教育是做出来的。艾瑞德学校读书走过3个阶段:倡导阶段、引领阶段、自由阶段。

    倡导阶段是读书校风的物化阶段。学校注重物化和场景建设,建有700多平方米的读书广场,藏书10多万册,阅读环境和氛围非常友好且舒适;班级建有读书角,学校公共空间建有读书区,书籍唾手可得,读书自由自在。同时,学校大力倡导读书的舆论与氛围,号召师生读书,有不少教师成为读书的先行者。读书广场与游泳馆、体育场成了毕业生念念不忘的3个地方。

    引领阶段是读书校风的固化阶段。让读书之风从想法变成做法,变成办法,并且从一群人到所有人。

    所有的追求都是从要求开始的。我首先要求干部每天读书,每天打卡,干部先影响身边的人,渐渐地从管理层荡漾开去。“你今天读书了吗”“你今天读书打卡了吗”成了大家见面的口头禅和问候语。

    除了我和团队是读书的先行者外,借力也非常重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李冲锋博士曾先后两次来学校作报告,引领写作和读书,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此后,统一的读书打卡在朋友圈成为常态,每月共读一本书、每月分享读书心得、每学期公布读书书目、奖励读书人……读书风气渐渐浓郁起来了。

    同时,我们让书成为最好的礼物,师生奖品、生日礼物、毕业礼物、家长礼物、同事间的伴手礼都是书。

    如今,读书不再需要用制度来要求,而成了一种吸引。全校教师都自觉投入读书中,几乎没有例外。

    自由阶段是读书校风的文化阶段。读书不是孤零零的事件,在学校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读写讲一体、你我他一起的氛围,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艾瑞德人相同的精神追求。现在,我们没觉得读书会怎么样,而是觉得每天不读书缺点什么。我自己有深切感悟,如果每天没有完成30分钟的阅读我是睡不着觉的。饭可以不吃,书不能不读。

    学校对学生的读书引领是通过活动来展开的,比如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与演讲、每月读书之星、读书晋级活动、书香班级评比、我给校长背课文、学生百家讲坛……还推出家长、学生、教师的阅读计划和共读书目等。因为有100多位“艾二代”(教职工子女)在学校就读,我们也充分调动他们的力量,先点燃他们读书的梦想,率先涌现出一批读书坚持之星:刘驰邈、何炳昊、卓玛、韩子宸、杨舒涵、杨梓轩、张恩硕、张晨涵、马翌嘉、孙祎晨……为了更好地推进深阅读,我们启动“大阅读”项目,让阅读课程化、项目化,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阅读书单和阅读学业质量分级评价,计划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文化土壤和根基。

    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那么一位校长的阅读史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成长史,这是校长深阅读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