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链 接
“读书广场”的故事
李丹阳

    拥有10多万册藏书的艾瑞德学校图书馆不叫“图书馆”,我们称之为“读书广场”。

    读书,意味着这里的每一本书属于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广场,意味着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阅读场域,从“以书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每天早晨8:00到下午6:00,读书广场的门都是敞开的,师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此读书。

    这里是每一个艾瑞德人的精神家园,每一个学生从入校起就可以和家长一起申办属于自己的借阅卡,学生每次可以借阅1本,家长可以借阅3本。这里也是课堂,每周一节的班级阅读课在此进行。

    读书广场是阅读的场,迎送学生“读”来“读”往。读书广场也是爱的场,见证孩子的成长。

    2018年暑假,读书广场进行了一次空间改造,加了一个玻璃平台,空间更加有层次感,也更加满足儿童对空间的探索欲,为他们建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秘密基地”。二楼平台投入使用后,果然成了不少孩子心中的“圣地”。

    有一位哲同学,因为身体原因行动十分不便,他在不方便上体育课时就来读书广场读书,我偶遇过他几次。二楼平台搭起来后,哲同学自然也很向往。有一天,哲终于自己登上了二楼,这一过程很艰难,图书馆前任馆长留下这样一段文字:“他脱掉鞋子,迈上第一个台阶,努力了几下,干脆跪在台阶上,手脚并用向上爬。这个动作缓慢而执着,笨拙而虔诚,酷似一个朝圣的信徒匍匐朝见心中的圣地。24个台阶,哲每攀登一个台阶就像越过一个高峰。他终于到达了平台,缓缓起身,在至高处张望着,挪移着,抚摸着,满足着,享受着。”

    哲同学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正如他亲口对我说的话:“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必然为我打开一扇窗。”读书广场为他推开了一扇阅读的窗。那天我与哲同学对话的时候,阳光正透过窗照在我俩身上。这扇窗,透过了极温暖明亮的光。

    读书广场前后两任管理者,从高馆长到邢馆长,他们不在学校管理团队序列,都是“一个人的馆长”,但是在孩子心中很神圣。

    高馆长在任时,几乎每天坚持写作打卡,写了近50万字,孩子都喜欢她,许多外来访问者不要求见校长,都要来见见高馆长。

    现任的邢馆长一直带学生上阅读拓展课,坚持每月评比读书之星,开展阅读小秀才、小举人、小进士、小状元等读书晋级活动,并在国旗下表彰奖励。

    邢馆长不仅自己馆长做得好,也给孩子做馆长的机会。学生董奕辰一次到读书广场借阅《傲慢与偏见》,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心想如果自己可以做图书管理员,既可以帮助馆长整理图书,又可以方便他人借阅。于是毛遂自荐做图书管理员,做了两年。

    现在读书广场的学生管理员已成为校园义工岗之一,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馆长”在读书广场轮值。

    我们常说,高馆长很高,邢馆长真行。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小学部德育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