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编后记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本报记者 金 锐

    《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古人对饮食文化极为重视,认为饮食不仅有饱腹之用,而且涉及社交、礼仪、政治等多个方面。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食育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梳理、整合并综合运用这些资源。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金鹰小学找到了节气文化这一线索,将节气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食育课程体系。

    金鹰小学原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架构以年级为单位,包括一年级的“走进百草园”、二年级的“传统游戏”、三年级的“跟着节气去探究”、四年级的“风筝制作”、五年级的“长征精神传承者”、六年级的“相约职业季”等主题。这些主题涉及观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内容,关注了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但是主题之间相互独立,缺少连续性和系统性,也无法体现学校特色。

    确立了食育文化与节气文化相结合的主框架后,学校通过“传统节令习俗、美食制作体验、文创设计推广”三个领域综合建设课程。如果简单地将“五育”分配到这三个领域,可以发现:传统节令习俗以智育为主,美食制作体验以体育和劳动教育为主,文创设计推广以美育为主,三个领域的课程共同指向德育。当然,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会将“五育”割裂,而是采取“五育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轮替形成四季课程,又在每个季节中围绕节气文化形成课程主题。比如,学校在立秋节气带给学生的是饮料“乌梅爽”,学生首先要了解立秋节气的特点,然后要学习乌梅爽的制作方式并亲手制作,最后要设计乌梅爽的包装并进行文创产品推广。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的活动方式也有所区分。以了解立秋节气特点为例,低年级学生只要初步知道立秋节气的特点即可,中年级学生需要思考“长夏”形成的原因,高年级学生则要综合探究立秋节气与立秋饮食的关系。系统构建的课程体系将学校原本零散的观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等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完整,也更加符合成长规律。

    课程实施阶段,学校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通过基地将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融为一体。基地提供的不仅有场所保障,而且要成为课程的“枢纽”。学校与基地共建课程,通过前置课程、基地课程、后拓课程等,实现家校社一体化育人。

    饮食与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代表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节气文化则代表规则和秩序。好的课程也应该具备这些要素,在科学、系统的框架内不断生长,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接触自然,与天地万物相互感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