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有所思
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于 莎

    如何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既考验学校的管理水平,也有赖于系统课程的支撑。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探索从5个方面建设立体化以劳育人新样态,让学生切实在劳动中品味乐趣、发现价值、获得成长。

    落实保障,夯实以劳育人工作根基。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是落实硬件和软件的保障,应该从组织、硬件、软件上协同发力,夯实以劳育人的工作根基。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教育计划、教育方法、教育重点,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配备了180平方米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购买了充足的木工、金工、烧陶模具等劳动工具和劳动实践所需原料。学校不仅建设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还协调社会资源建设了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包括种植、水产养殖、温室大棚、家禽养殖、绿植培育等区域。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平台体验劳动的乐趣,达成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标。为了开展好劳动教育,学校设4名劳动专职教师和5名劳动实践兼职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培训等活动。

    创新课程,优化以劳育人工作过程。围绕劳动教育,学校设计建设了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体系,让以劳育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确保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夯实基础课程的“劳动化”。

    基于学校特色,学校提出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10项劳动体验清单,构建校内、校外、家务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设置劳动社团“奇思巧手工作坊”,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学校还将社会劳动服务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开设特色社会服务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比如,组织学生志愿者到学校附近的晏婴公园、开心花园等地开展爱绿护绿等志愿活动。

    拓宽思路,开辟以劳育人工作途径。以劳育人在课程支撑下还需要不断拓宽思路,在实践途径上实现更好的突破和融合。基于此,学校形成了以劳育人工作途径的“三结合”:

    与校内实践相结合。学校把校园卫生保洁和树木绿化管理分配到班级,让学生认领管理内容;积极成立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和社团,引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

    与家庭实践相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学校因家制宜、就家取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了包括居家整理、绿植养护、家居环境改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自立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教体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生态农场进行农作物种植技术及现代农业知识的观摩和实践学习。班主任、家委会与学生共同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种地瓜、种花生等劳动,让学生体验“汗滴禾下土”,感悟“粒粒皆辛苦”。

    完善评价,促进以劳育人工作实效。以评促建、以评助劳,好的评价是提升劳动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充分利用问卷调查、家务实践、社会实践等情况反馈,对学生形成诊断性评价;针对不同年级、群体的实际情况,利用评价结果合理设置劳动教育内容;制订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利用劳动竞赛、校内外实践基地成果展示、家校劳动实践内容反馈等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学校还将劳动素养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范畴,全面记录学生在劳动内容、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加强教科研,引领以劳育人工作方向。从日常研究、专家引领到课题带动,学校在教科研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引领以劳育人工作方向。学校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一体化“学研展评”、德育“月半日”教研、周例会等德育教研机制的助推作用,结合学科课程专业特点、地域特点,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学校还成立劳动教育专家资源库,积极聘请国内有丰富劳动教育经验的专家,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专题研究和实践培训,全面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水平和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学校还将在已有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中,继续落实经费、安全、课程、师资、场所等保障,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价值,在劳动中遇到最美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