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区域研究动态
“教研体”为区域教育提供新动能
张 琼 王 云

    为探索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联合教研、乡村学校之间开展联片教研新模式,湖北省石首市教育局本着“城乡联手、整合资源、加强研究,发展教师、幸福学生、和谐校园”的宗旨,组建了8个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简称“教研体”),通过机制创新切实发挥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促进城乡教学研究均衡发展、系统发展、共同发展。

    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乡教学资源差异一直是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石首市通过组建“教研体”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推动教学条件共建共享。各“教研体”统筹各自教学场地资源,建立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用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各成员校的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都在“教研体”内开放共享。

    构建教研工作协同机制。“教研体”核心校负责成员校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定期对各成员校教学研究工作开展评价,逐步构建了“教研体”内职责明确、上下联动、协同创新、运行高效的运行机制。

    教学能力的共研共修。为营造研究氛围,发挥教学研究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教研体”各学校要做好“四项研究”。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研究。为落实《湖北省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精神,“教研体”各核心校指导成员校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指向,构建适合成员校校情的课程图谱,如实验中学秉持“如山沉稳,似水灵动”的教育理念,指导桃花山镇中学打造“山水”课程图谱;邓初民中学结合南口镇中学校园“树木繁多、自由生长”的特点,指导学校打造“养正”课程图谱,每个“教研体”的课程建设呈蓬勃发展态势。二是加强课堂效率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全面落实“课堂革命”提质增效要求。三是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鼓励教师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科特点的作业;鼓励教师分工合作创编作业或对现有作业进行二次加工,加强作业的能力导向和思维含量,尝试推行“必做+选做”作业,提高作业设计多样性。四是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开展集体备课与课例研究,落实教、研、训一体化,促进校际教研互动、片区教研联动和市级教研成果共享。

    教学管理的共促共进。教学管理是学校运转的基础,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必须统筹各种教学资源,坚持开展学科活动。

    坚持培育学科专家“种子”队伍。坚持“依托一位名师,组建一个工作室,编制一套规划,聚焦一个项目,凝聚一批骨干,开展一些活动,带出一支队伍,建设一批资源,推动一个学科发展”的目的成立各类名师工作室,推进“种子行动”和“三个课堂”建设。如荆州市徐炎洪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改薄攻坚行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数字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转型。

    坚持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达标晋级活动。以《石首市教育教学管理新常规40条》为依据,按照“A级领航校、B级样本校、C级提升校、D级达标校、E级薄弱校”的类别长期坚持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达标晋级活动。对被评为D级和E级的学校,市教育局将对“教研体”核心校进行通报批评,对成员校实行专题督办,并委派专班开展一对一帮扶。

    持续开展“习本课堂”考核验收行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包括普通话演讲、粉笔字书写、无学生授课、现场命题及新课标解读为主要内容的“习本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此外,定期组织“湖北好课堂”“精品微课”等展示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教学效果的共测共评。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评价,是区域评价改革绕不开的话题。

    健全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教研体”负责落实每学期各成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各成员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的统一监测,发布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教研体”工作领导小组对核心校和成员校进行捆绑评价。

    坚持开展教学评价研究。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教研体”坚持从水平指数、发展指数两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每年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都增设了总积分和名次“进步奖”,形成“看起点、比进步”的鲜明导向,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进步的动力。

    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探索教师积分制管理办法,建立教育教学及教研成果增值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增量激励机制,逐步加大奖励力度,激发校长和教师活力。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分季度对各“教研体”核心校实行“任务书”制度和“一月一督查”机制,对于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石首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