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双减”攻坚需要常态化大督导赋能
叶 青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这表明“双减”督导已连续3年成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督导干部,在为教育督导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拍手称快的同时,更期待以县域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为主体的“大督导”机制能够常态化。

    加强“双减”督导是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效的重要举措。实施“双减”之初,县域在落实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督导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了“政府吹哨,部门报到”的“双减”大督导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文体、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部门参与,开展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作的“大督导”,此举让教育督导部门不再孤勇奋战,有效打通了部门联动、协同发力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为“双减”赋能加力。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在“规范、减负、增效、提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教育生态得到了持续改善与优化。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仍存在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良莠不齐、学生学业负担依然较重、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今年是“双减”的第3个年头,是交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这一答卷的关键之年。当前,“双减”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既要防止“老问题”死灰复燃,又要预防“新问题”开枝散叶。因此,县域常态化大督导要有抓长、抓常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做到专班不散、任务不变、力度不减,拿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工作豪情,在“三个坚持”上下功夫,协同打好“双减”攻坚战。

    坚持督与导相结合,助推“双减”走深做实。县域常态化大督导要边“督”边“导”,在“督”上持久发力,在“导”上久久为功,以督促减、以导增效。要一手拿着“钥匙”,帮助被督导的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症结根源,解锁突破办法;还要一手拿着“鞭子”,督促其确定整改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压实具体责任,实施闭环管理,助推“双减”走深做实,确保按下“葫芦”不浮起“瓢”。

    坚持系统治理,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教育改革探索和“双减”工作实践表明,要如期实现“双减”工作目标,家校社同频共振、协同发力至关重要。为此,参与县域常态化大督导的人员,除了要当好“监管员”和“裁判员”,还要当好“宣传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深入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引导学校、社会、家庭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秉持教育的长期主义理念,坚守教育本原本真,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切实扭转“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不良倾向,构建起家校社全员沟通、全程协同、全方位互补的“大育人”格局。

    坚持靶向思维,强化精准问责问效。常态化大督导要坚持靶向思维,聚焦“双减”工作落实中的关键问题、突出矛盾,采取“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深化督导项目化、问题清单化、整改限期化和问责严肃化管理。对“双减”落实不力、投诉问题集中的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要强化精准问责问效,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切实扭转急功近利的教育观,促使其站在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变革的高度,积极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