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家校彩虹
“校家社”共画育人同心圆
刘淑平

    今年初《中国教育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受访家长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开学工作,其次才是生活习惯、运动健康、卫生健康等。这或许源于后疫情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绪调节能力下降,面对纷杂的社会信息,容易产生焦虑、恐慌心理而无法疏解;面对电子产品的诱惑,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家庭关系紧张及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致使青少年较容易与家人发生矛盾争执或与他人产生交际困难。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今年1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三方育人职责和相互协同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完善“校家社”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协作机制?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做以下探索。

    一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校为龙头,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形成联合联动的“校家社”共育生态圈。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给重点关注学生建立台账并持续跟进,同时全校教师一起行动,多途径观察、访谈及家访,发现心理状态异常及时反馈和上报。

    除了日常筛查、观察和上好常规心理课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全员心育的氛围。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各学校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学生社团和课后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有的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以种子破土而出的成长历程引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应对。福田区还通过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阳光健康心态的形成。

    二是家长履行主体责任,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庭为基础,赋能家庭教育圈,同向聚力形成多方联动、携手共育的新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但是,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47.4%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破解这一难题,家长需要多学习,比如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寻求专业支持和有效资源。福田区许多学校都从家长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当前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社区也在积极探索设置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以线上课程、线下活动的方式,面向家长开展积极亲子关系构建、情绪管理等系列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程。

    三是社会提供有效支持,多方统筹心理健康资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社会为助力平台,拓展社会教育圈,多方融合形成协同教育集合圈,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卫教结合、多方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我区某学生曾多次轻生,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区教育局、公安局、关工委、街道办等多部门参会,分析研判此心理危机个案的疑难问题,最终确定的具体做法是:社区工作人员每周入户走访,及时了解该学生家庭最新情况;司法局、妇联、街道办加强与该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强化普法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卫健局牵头,统筹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心理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加大关爱保护力度,为孩子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孩子走出低潮期,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仅靠学校或者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提供有效支持。我们要以向外延展的全局视角梳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建立“校家社”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协作机制,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