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山西专场)”侧记
通讯员 杨铭博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为了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于4月1日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山西专场)”线上会议。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友君在致辞中强调,“在学校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阳泉市教育局宣传科长刘国栋以“厚植根脉,君子如风”为主题作报告,探讨新时代德育的实践路径。刘国栋介绍了阳泉市的具体做法:小学低年段为“信念引领,主体认知”,小学高年段为“活动体验,意识深化”,初中阶段为“情感共振,行动升华”,高中阶段为“角色认同,价值生成”,以此确保德育工作落得实、落得细、落得小。阳泉市郊区育才小学校长郑忠青认为,学校应该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具备文化寓意,让每个空间都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内容。“学校以文化内涵构建了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三仪五美’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入学典礼、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节点相结合,增强了人文教育的功效。”郑忠青说道。

    科学系统的课程建构和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忻州市忻州实验中学教师孟金松介绍,学校主要通过3种方式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一是成立“播明书院”,设置经典诵读、书画艺术、经典研讨等专门教室;二是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学校主张读讲并重、课内外并举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论语一百”计划;三是立体育人模式,将新生军训改为“文训+武训”,以《大学》《论语》等经典作为文训内容。运城市康杰中学教师柴海军将“吟诵+说文解字”用于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语”的能力和“文”的风采。在柴海军的课堂上,汉字被解构成一个个部件,部件又被找到了源头,学生能够从文字最本真的地方入手,探索文字背后的故事。

    目前,许多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遇到师资不足的问题。阳曲县城东路小学校长邢建平感慨:“教师具备基本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教好学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行不通的。”怀仁市弘文小学校长张瑛认为,对于教师的培训不能受形式约束,线上线下并举的读书班、节日特色活动、新入职教师团建等,都是增强教师团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国者,尊师重教为美;校者,立德树人为本;师者,传道化育为要;生者,好学立志为上。以儒学为根基、命脉、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以文化人的无穷智慧和无穷力量。”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柳河东总结道。

    据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系列活动采取高频次、强内容、重实效的方式,旨在向全国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育者提供切磋琢磨、学习借鉴的平台,帮助教育者突破瓶颈、解决困境。目前,活动已开展了河南、河北、山西等专场,未来还将推出山东、北京等专场会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活”起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