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每周推荐 |〔美〕梅根·考克斯·戈登
朗读的力量

    随看随想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过以往教师更看重的是通过朗读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实,朗读还有另一层作用,可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营造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三味书屋里又好笑又温暖的吟咏声,让鲁迅记了一辈子。教师不必难为情,课堂内外全情投入为学生朗读,演绎精彩的课文是很动人的,这与朗读技巧无关。(孟岳)

    ————————————————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们获得的每一种经验、每种技能都为更好地获得经验和技能做准备。孩子听故事也一样,它的影响力不会因为孩子上学就戛然而止,而是会一直延伸下去,甚至延伸到青春期。它的附加影响如涟漪一般,会扩大到成年。无论是听故事的积极影响,还是没听故事的消极影响,都是如此。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听过父母读书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学前阅读技能比其他孩子要落后12到14个月。在幼儿园时,这些孩子也能像同龄人一样,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被其中的韵律、幽默、冒险情节和插画所吸引。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和其他孩子被一条无情的鸿沟给分开了,教育学家称之为词汇鸿沟。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儿童所听到的词语的数量有着极大的差异:到3岁时居然多达3千万个。

    这项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对于孩子而言,对更广大的社会而言亦是如此——因为个体早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与学业成功有着紧密的关联。近几年来的调查显示,与我们所设想的不同的是,儿童学习英语和学习数学所需要的技能实际上是相关的。这两个科目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共同点,但本质上却有着相似之处。

    那些上中学或者高中低年级觉得数学很难的孩子,实际上更多的问题是在词汇和阅读,而不是数字和计算。坎迪斯·肯德尔博士是旨在说服父母每天为孩子读书的全国性活动“朗读15分钟”的负责人和联合发起人,他认为,“五年级的阅读题就相当于求学生涯中遇到的第一道数学分析题,如果你不会做,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那么下面的方程式和等式就会很难,因为在五年级时你已经错过了学习分析的阶段”。

    2015年的一项报告指出,64%的美国毕业生无法达到熟练阅读的标准。如果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欠佳,这就意味着他三年级时就没达标,二年级时可能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一路追溯下去,从小学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托儿所,再到孩子出生的最初几年。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宝贵的婴幼儿期,学业表现不佳的恶果或许要到高中时才能显现。

    约20%的美国青少年高中毕业时算是功能性文盲,也就是说他们的读写能力还不足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迈向成人世界的第一步不应该以这样糟糕的方式开始。85%的触犯法律的孩子读写能力都较差,70%的州立监狱或联邦监狱的囚犯读写能力较差,43%的贫困人口有同样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给孩子读书不仅仅能从情感上呵护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学习能力——它更可以帮助避免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想想看,如果每个孩子每天晚上都能听故事,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正如绘本故事作家、朗读的积极推广者罗斯马丽·威尔斯所言:“一分钱都不用花。我们就可以让个体成就上的差距缩小。”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44%的美国婴儿和学步儿童以及38%的3到5岁的儿童经常没有故事听,或者压根就没听过故事。而英国方面的数据和美国有所不同,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的5年中,每天听故事的学龄前儿童的比例下降了将近20%。简而言之,目前有数百万的婴幼儿已经处于劣势。虽然这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但他们确实错失了其他孩子享有的情感养分和智力养分。在这样一个忙碌又一心多用的年代,时间和专注是稀缺产品。想要腾出1个小时乃至15分钟安安心心读书的时间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父母不需要长时间工作,不需要同时完成几样工作,他们也没那个精力给孩子读书。一家人每晚睡前如果能有1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是纽约上州阅读推广公益组织的口号,说得真是太对了。

    至于应该读些什么,毫无疑问书本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报纸、杂志也未尝不可,哪怕是飞机座椅口袋里薄薄的紧急疏散书册也可以。英国诗人罗杰·麦高夫回忆二战期间足智多谋的母亲尽一切可能为自己搜寻读物,他半开玩笑地写道:“虽然那时候书本非常稀罕,但母亲还是保证我每晚都能听她读些什么。借着熊熊燃烧的工厂或者坠毁的德国战斗机发出的光芒,母亲‘饥不择食’给我读沙司瓶上的标签、玉米片盒子侧面的说明书。我们挤在温暖又舒适的被窝里,那时候我最喜欢听的是阿华田包装上的文字。我到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她的声音:‘舀两到三勺本产品……’”

    他的回忆如此诙谐有趣,我们甚至能通过文字感受到朗读的魔力,声音、文字、爱的呵护与身体的亲密感糅合在一起,会产生妙不可言的魔力。在辛辛那提的研究和后面的章节中,数据都会让我们看到,朗读究竟会产生怎样神奇的效果。至于为何会如此,科学家们很难解释。首先,它是一个输入的时程:语言的输入、情感的抚慰、相互的关爱和听故事的快乐。

    朗读看起来平凡无奇,它之所以能产生卓越的效果,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超越之力。朗读的作用往往大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我们可以把朗读割裂成美好且神奇的几个部分来看——但同时,它的本质又是个谜。就像生物学家解剖夜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器官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我们能够识别翅膀、脚、喙和羽毛。但我们仍然不明白鸟儿为何会如此美妙:飞行的优雅与歌声的婉转悠扬。

    朗读也是如此:读者、书本、听者是它的组成部分。读某段文字的声音不过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消失,就像夜莺啼啭也会消失。然而“雁过留声”,声音会在听者的想象与记忆中留下痕迹。刹那间的心神交流却有着难以置信的力量。

    (选自梅根·考克斯·戈登《魔法时刻:在注意力分散的时代大声朗读的神奇力量》,薛玮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