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一雕一琢皆是情
赵 娜

    木,是人类在顺应自然的生活中,为自己的心灵划定的一片栖息之处。巧手随心动,传统的木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为生活景图定下底色。

    木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精湛的木艺品能体现出木匠师的技术、智慧、才情乃至品德。一枚发簪、一座摆件、一件家具……这些木头被心怀执念的匠人经过精雕细琢赋予了新的生命。

    教师承载着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时代重担,木文化应该在课堂上被学生认识并传承下去。因此,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木艺·手作”课程正式开启。

    享受造物之美

    每个周三的下午,通用技术活动室便热闹起来,学生构思将要进行的木作,制订好设计方案,选择一块自己中意的材料,画线、锯割、钻孔、打磨,伴随着“沙沙”的作图声、伴随着风铃般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学生像昔日的工匠般优雅地完成一件件木作,直到打造出木作独有的质感,直到让手中的材料与自己的温度相似。学生用心体会,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做到极致,几近于“道”是必不可少的做事态度。

    学生乐在其中,虽然手上磨起了茧,可他们却笑称这是木作恩赐的礼物。顺着木材的纹路打磨,仿佛是在与木对话,进行一次精神上的交流。一块块粗糙的木条,慢慢地在学生手里变成他们喜欢的木器,还原了传统木器之美,让树木的灵魂得以延续。

    一笔一刀皆是功、一雕一琢皆是情。万物可爱,造物的人更可爱;身边的事物美好,木作更美好。造物的人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尽情享受造物之美、造物之乐。木工这个古老的匠艺在课堂上“繁荣”着,手作坊倾情演绎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万千气象。

    “木艺·手作”坊是学生享受精雕细刻的地方,也成为学校特色育人的亮点,有的学生甚至颇为期待地说:“老师,最好天天上木工课!”

    木作是温暖时光的印记

    一个普通的木勺可能要做两个小时,一个木盘可能需要四五个小时,至于组合更多、更复杂的木艺作品,可能要用两三天才能完成,木作就是这种慢生活的味道。

    学生甘心情愿做个木匠,在静静的时光里,头发和肩头上粘着木屑,浑身都张扬着森林的味道。

    在木工制作过程中,总有些片段温暖了时光。学生宁昊晨做了一对日式唐刀来实现初中时“未完成”的梦想,学生韩子琦用一个寒假手磨了一件黄花梨手串,学生马一诺打造了木艺滴胶茶垫送给爱喝茶的父亲,学生刘春萌给自己做了一个自行车摆件,学生潘永豪打磨的根雕、学生刘子涵的摆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学生王绍宇的书签系列作品“出征”“春野”……每件作品都匠心独运。

    时光里的片段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学生在发现灵感时的“小惊喜”,找不到最佳材料时的“小难过”,解决问题时的“小雀跃”,制作过程中的认真专注,汇报作品时的意气风发……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故事里师生之间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付出和成长。

    学生任铭升说,看到自己完成的木作激动万分,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想永久珍藏这份专属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这些木作也将是陪伴自己高中生活的青春回忆。这些珍贵的点滴仿佛是光亮的一盏灯,照亮了教师,照亮了课堂,也照亮了学生。

    正如哲学家卢梭所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匠心”

    木艺,讲求的是雕琢心灵,培育的是匠人精神。有的教师对那些作用于眼前的策略方法非常重视,而对那些更需要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长远之计却少有耐心。其实,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件东西,或许比在黑板上“耕田”、在屏幕上“钻孔”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学校以传统木文化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走进木艺重温手工劳作,让工匠精神扎根于每一个学生心间,让学生带着时光和情感的温度,以“匠心”致未来。

    演一场话剧。学生通过云端平台学习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以木示道”的故事,包括墨子斫木负重、商鞅立木取信、孟子以木喻礼、庄子以木论道、荀子以木劝学等,小组依托学习项目以“话剧”的形式将故事表演出来。

    做一次汇报。师生一起穿越历史,体悟古圣先贤的“木艺发明”,包括黄帝发明指南车、偃师以木造倡、蔡伦树皮造纸、诸葛亮造木牛流马、黄道婆完善纺织机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对某一项木艺发明进行深刻剖析,通过课堂上的研究汇报,深刻感受古圣先贤的伟大智慧。

    做一系列作品。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到确定木作设计的课题,再到明确定位、制订工作计划、进行绘图、确定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木作设计的美妙和魅力,逐渐历练自己的“匠心”。

    拍一段视频。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设计和制作,共同解决问题时的群策群力、发现好创意时的“头脑风暴”、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作品展示时的意气风发……这些美好的过程都值得被记录,学生用视频的方式将这些片段呈现出来。

    写一篇心得。每一件木作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件木作都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让学生意识到木作不仅仅是一份作业,也是一份“匠心”,更是人生的志趣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制作心得记录下来,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匠心”的追求。

    木作是一段美丽的心情,一刻心灵的舒展,是俯拾即是的那一点欣欣然的光亮。“木艺· 手作”活动课程的作用或许是小的,或许又很大。学者钱穆在《历史的精神》中说:“要能过去透达到现在,才始是有生命的过去。要能现在透达到将来,才算是有生命的现在。”

    是的,“有生命”的学生,“有匠心”的学生才能透达自己人生的明天。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高中“木艺·手作”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J0086)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