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5日 星期三
教师感悟
结构改变生态
□ 王洪军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怎样教、教得多细致,而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行为的背后是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认知,对学生成长方式的认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八六三”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设计的思维角度不同,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认知角度预设教学问题,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进行实际授课时,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回答的结果,更是学习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情调查,比如学生独立完成感知导学后,通过学生课前目标达成度了解学情;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深入学生研讨中了解学情。

    “八六三”教学改变了课堂结构,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形式。自学、展示均为学生的主动行为,课堂反馈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是“师退生进”的行为,这个行为改写了教与学的关系,形成了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为辅助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不怕出错,经历对知识的探索、形成、发展,唤醒、激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讨论、互查、互助;同时,把学生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动静结合,该动则动,当静则静。可以看到学生凝神思考,大声讨论、质疑,认真互查、互助、展示,从而改变了课堂的生命状态。

    以前,按照传统形式上课,我关注的是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而现在我关注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是学生的参与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的情况,课堂小组讨论学生的表现,学生展示质疑的程度。

    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度,是否认真思考,是否参与讨论,发言如何,班级展示的效果如何,能否及时整理导学案,能否完成课堂检测。

    我关注问题的生成,即学生接受的知识数量和质量,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理解、学会的知识,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养成的习惯。

    “八六三”教学的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都有深刻的意图,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而是为了引领学生在做人做事、品德修养上持续成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