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用描述性语言做儿童研究
□ 王丽华

    好的教学实践和严谨的儿童研究是紧密相连的事业。教师学做儿童研究有三步:一是教师学做身边的儿童研究,二是教师学做有方法的儿童研究,三是教师在多方支持下学做儿童研究。

    儿童研究的方法要求教师使用描述性语言。描述性研究最早引入美国的公立学校,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和菲尼克斯等;后又传至世界其他国家。对儿童描述性评论的最初想法是让全体教师以周为单位,给予在校学生不间断的关注。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持续观察,最了解这个学生的教师将代表其他教师尽可能全面地描述这个孩子。

    美国佛蒙特州北本宁顿展望学校及展望教育研究档案中心的创立者之一帕特丽夏 F.卡利尼在《让儿童强壮起来》中对“描述”进行了定义,描述就是把“现象”自己“说”出来、显现出来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描述就是揭示和发现的过程。

    描述的方法是一种正式的记录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其重点在于,教师要尽可能详细、连续不断地记录自己所观察的儿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带着怎样的神情说和做,以及他与其他人或物的互动。

    描述的方法包括,对儿童作品的描述、叙事性描述等,下面举一个描述学生M的案例。

    开始上课,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开始讲题目。M先用右手托腮,3秒后将双臂水平叠放在课桌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同时啃咬右手手背。5秒后M转而整理放在地上右脚边的蓝色布袋,整理完又将双臂叠放在课桌上,并用右手挠左耳根。就在M做这些动作时,教师已经讲解完题目的大意。

    在讲解完题目大意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题方法。M就将双臂叠放在桌上,头上下摆动。过了一会儿,教师让思考完毕的学生举手。M用左手托下巴,看到其他同学举手,就左右看看,但未举手。看到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就要求同桌间交流解题想法。M听到要求后并未与同桌进行交流,只是双臂叠放在桌上,头左右摆动。过了一会儿,教师问学生们是否找到了解题方法。其他同学纷纷回答,M则将下巴枕放在叠合的双臂上,未出声。

    当教师进行描述的时候,不仅要详细描述儿童的行为,也要详细描述行为所发生的情境,以及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需要具体地描述行为,而非泛泛而谈,或下判断。

    教师使用描述是为了改善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不只是为描述者一人提供帮助,那么他人怎么能够知道描述者描述的是谁呢?教师可以使用座位表记录法,即用约定的符号在事先绘制的座位表上记录儿童个体或全班儿童的学习情况的方法。

    ↓?表示教师提出问题,↑表示学生回答问题,↑+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向反馈,↑-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负向反馈,↑上方无符号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未作任何反馈,/表示空座。

    教师可能表现的类别:→+表示教师赞美或鼓励,→-表示教师批评或谴责,→F?表示教师问事实性问题,→T?表示教师问思考性问题,等等。

    学生的语言行为也会有不同的类别,例如:→C表示学生自动提出相关或正确的回答,→I表示学生自动提出无关或错误的回答,→?表示学生提问题,→} 表示学生直接对全班发表意见。

    关于教师在多方支持下做儿童研究,首先要获得学校内部的支持。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以教师的需要为单位,以自主选择的方式,组建儿童研究小组。以跨学科的儿童研究小组为例:在双周五全校性教学研究的课堂上,学校每位教师自主选择一名想研究的儿童,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持续观察、记录该名儿童的学习事实。课后,教师按年级分成若干小组充分研讨各自的观察发现,并汇总组员的发现。各年级组派代表向全体教师汇报本组的发现,并提出能够继续研究的儿童研究问题或深化教学改进的问题,以此真正基于儿童研究反观和改善教学。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