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让文字清澈一些
徐兵田

    近日与一位教师聊天,她说自己坚持写文章两年了,有时会不自觉地读自己往日的旧文章,谈不上品味,只是想“翻翻旧账”,看看自己。但最近却陷入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状态,有时甚至很失落:这些文字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这位教师的问题,我基本上是不能给予回答的。每位教师的工作追求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千差万别,同样的景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譬如看待工作的成功,于我来说很简单:能心情舒畅地从事自己的教师工作,若偶有学生评论说:我曾是徐老师的学生,对他的印象很好!仅此而已。

    实际上,我从这位教师的疑问中看到的是焦虑:一种渴望成功的焦虑。对教师来说,成功是什么呢?被周围的人重视、重用,或者评上级别很高的职称……这样的教师是成功的吗?

    一位学生问欧几里德:“我正在学习的数学有什么用处?”欧几里得转身告诉奴仆:“给这个孩子一个硬币,那或许是他该得到的。”在这位大数学家看来,任何对身外之物的非分之想,都不会让学生真正潜心于学问研究。或者说,只有那些醉心于所从事的工作的人,才不会犹豫、迟疑、踯躅不前,才有对生活最坚定的态度。

    显然,若把成功建立在某种物化的指标上,就成了难以填满的欲壑,就会不断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也就只能逼着自己在追逐与被追逐的名利场中一路狂奔。作为教师,写文章或出版图书不会带来太过丰厚的利润,也很难谈得上成功,心有不甘者每每想起那散发着清贫气息的文字符号,就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安顿下来。有时迫于现状,可能也会与自己达成精神上的妥协:先这样吧,写些文字聊以慰藉,反正无聊透顶,闲着也是闲着。这种妥协其实是一种暂时性蛰伏,他们仍警觉地关注着时机的变化,外面哪怕丝毫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不安分地蠕动。而真正的教育写作者则很少顾及、考虑这种所谓的成功。

    欣慰的是,在与这位教师的交流中,我得知她在坚持写文章,她也相信那些文字会给自己带来力量,带来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成功。只是她给写文章赋予了太多的功利性诉求,这已经不是在写,而是一种绞尽脑汁地盘算,身累,心更累。

    基于我所理解的教师写作及对教师本人精神抚慰的现状,只能简短地回复她:不要把自己写的每个字都看得那么金光闪闪,文字带给你的是视野,笔触之处应有一处豁达和宽阔;文字带给你的是思想,你所用的每个文字都要拣选,要经得起别人的过目,这是美德;文字带给你的是成功,从来都是相对的概念,若专心于一份有期待的事业,坚守本真,哪有成败可言,唯有此心无愧而已。

    至于写文章的心态,我想应是这样:少些附庸之物,让文字清澈一些,真一些;如果文字里常含有喜悦、专注、愤怒、忧虑等情感,并以文责已、乐此不疲,这可能就是内隐于心的成功吧。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