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以课程提升劳动素养
周芳元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当劳动教育通过课程落实,就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劳动;需要建构学生喜欢的劳动理论,并通过课程实现创造性的引领,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中提升劳动素养。

    目标明确开展劳动教育。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设定适宜的劳动目标。劳动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学生在特定学段所要达成的目标越清晰,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效果越明显。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劳动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发展的“蓝图”。劳动能力培养可以从课程角度作出具体规划;学生潜能的激发,则需要从个体情况出发,贯穿到跨界学习中去,从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积极参与中实现劳动锻炼与潜能提升的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建构劳动课程。学校劳动课程开设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和城市学校所处环境和占有资源不同,劳动课程的设置也要有相应的差异。其中,劳动课程可以紧密对接当地经济、文化、生态等客观现实,充分考虑学生潜能发展需求,探索有效的研学旅行机制,引领学生深入自然,深入相关企业和行业,开展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依据政策、制度等统筹规划;根据社情、学情等从实要求,让适合学生的劳动课程促进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合理有序落实劳动项目。劳动教育很重要,但并不是劳动要求越多学生发展就越全面。劳动教育同样需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激发、多引导,轻教导、少要求;劳动项目开展需要脚踏实地、分清主次,合理、有序落实。“粗暴”的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并非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之道,更重要是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享受劳动乐趣。

    学校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并非开设一节劳动课、开展一次劳动周和劳动月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劳动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均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从而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学生一生的价值指引。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