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热点
部分地区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
主持人:黄 浩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印发《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清单》,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鼓励校长、教师跨校竞聘、柔性流动,实现名校长、名师资源区域共享。

    此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首个党建引领“双减”工作8条“硬核措施”,其中明确,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科学核定教职工名额,配齐配足教师,积极引进各类优秀教育人才。修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据《湖北日报》《广州日报》

    ▶短评:“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师群体对“弹性上下班”呼声很高。在学校实施课后服务之后,不少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教学负担有所增加,在兼顾家庭方面难以“两全”。面对这一现实困境,今年8月教育部就曾提出“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如今,越来越多地方在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对教师而言是一大福利,这项举措的实施将给教师更多自由时间,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同时也能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我们期待更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尽快推广。

    深圳:义务教育阶段58.7%学位给了随迁子女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6.6%,比例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最高。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入学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58.7%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随迁子女,规模和占比均为全国一线城市最高,有力保障了适龄人口入学需求。

    早在2005年,深圳就已制定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18年修订出台的《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明确以特区居住证作为主要入学依据,凡符合就读条件的非深户籍随迁子女与深户适龄儿童一样,可在该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据《光明日报》

    ▶短评:受地方教育资源所限,随迁子女在大城市就学问题一直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难言之痛”。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368号建议的答复》,对“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一时间引发公众关注。这一点,“深圳经验”或许可供参考。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孩子也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不该被挡在学校之外。向深圳学习,将义务教育入学门槛降低,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把公办学校在校在籍随迁子女纳入学校教职工编制与办学经费的配置基数,是真正走向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共同的期待。

    高校免费给学生“送温暖”

    近日,洛阳理工学院为3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发放过冬棉衣。为了让学生自己挑选,学校特意买来多种颜色和款式,学生可以试穿到满意为止。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2年,在寒冬中给家庭贫困学生带来一丝暖意。

    除了洛阳理工学院,天津大学也启动了类似活动。近日,天津大学启动一年一度的特色资助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冬装”。从最初的军大衣到后来的保暖内衣,再到今年的温暖冬装礼包,天津大学这一“温暖行动”已坚持30年。

    ——据“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短评:冬季到来,保障师生取暖需求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件要事。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冬季取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优先保障学校取暖用能需求,不让一所学校因为缺钱而受寒。据了解,为了让经济困难学生过个“暖冬”,当前不少高校都给这一群体发放过冬棉衣,将关怀落到实处,受赠学子也表示“身暖心更暖”。像这样默默关心学生的学校还有很多,比如有学校偷偷给学生饭卡打钱,有学校在操场铺设防雨塑料布方便学生晒被子……事情虽小,却真切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值得点赞。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