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悦读·话题
给儿童一个“金手指”
郑 丹

    哲学是一门包含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一线教师如何将其转化为课程?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教师汪琼将其融入绘本教学,多年实践成果都包含在《绘本中的儿童哲学课》一书中。

    作者采用底层逻辑,对儿童发展的8个问题:精神养育、思维培养、心灵疗愈、自我认知、关系建构、人生意义、生命教育、万物互联等进行解读。但对儿童来说,这些问题过于抽象和深刻,即使有绘本这个媒介也很难真正理解。为此,作者使用追问的方法唤醒儿童,引导儿童探寻事物的本源、生命的真相。

    比如共读绘本《市场街最后一站》,作者让读者统计主人公小杰的6个“为什么”,表演祖孙对话——这是让读者从面上感知奶奶的思维方式;聚焦小杰与奶奶的第二次对话,揣测奶奶的回答体现的生活态度——这是从点上理解奶奶的认知方式;第五次小杰的嘀咕奶奶没听见,如果你是小杰会怎样回答——这是运用奶奶的思维方式解决书本问题;如果没有奶奶,小杰该怎么办——这是运用奶奶的思维方式指导儿童解决生活问题……一次次追问,儿童在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追问也要讲究方法,假设、比较是追问的两翼。在《缺点一定是缺点吗》单元,作者先聊学生自己对缺点的认识,接着出示儿童诗《懒的辩护》,提出种种假设:如果你是小猎狗,面对主人的无视、同伴的嘲笑会怎样?如果小猎狗不是罗圈腿又会怎样?如果小猎狗放弃努力,结局会怎样?缺点永远都是缺点吗……假设和追问在儿童心中形成了认知冲突,使儿童打破对缺点的偏见。此后,作者引入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追问:优点永远都是优点吗?优点运用不当是否会成为缺点?通过统整优缺点与成长的关系,使儿童完成了对优缺点的全面认知。

    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读,还适合教师读——学习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在《绘本中的儿童哲学课》一书中,作者划分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至少3个绘本故事,不包括儿童诗和小说。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绘本相互补充。比如第四讲《儿童哲学和自我认知》,引入了绘本《我是谁》《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圆满》《尼古拉的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帮助读者构筑自我认知的“大厦”。作者在每一单元开始阐明了选择这些文本的原因:“类似这样探求生命真相的绘本很多,我们舍弃知名度更高的《我不知道我是谁》,而选择《我是谁》,看重的是后者答案的多样和思考的多元”“李欧·李奥尼是殿堂级绘本作家,他的绘本大多能让浅者读其浅,深者读其深”。绘本浩瀚如海,作者多方比较、考量斟酌,选佳作收入书中,目的就是让读者有所得。

    30年时光淘洗,从乡村到城市,汪琼始终致力于一件事,就是给儿童认识自我、面对世界的“金手指”,让他们获得出发的力量和智慧。阅读此书的人也要做一件事,把“金手指”交给千千万万的儿童,让儿童更美丽,让世界更美丽。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怀宁县振宁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