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把虚度的时光拽回沸腾的生活
王维审

    2016年至今,我出版了10本书。每次新书出版都会有人问我:“你平均不到一年出版一本书,时间从哪里来呢?”

    于我们而言,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存在,无论高贵贫贱,无论显赫卑微,我们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24个小时。一分钟不会多,一分钟也不会少。但在这相同的24个小时里,每个人实现的人生红利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提高时间管理的“产出效益”。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大概有三个摸索阶段。

    挤时间,解决时间长度的问题。在刚刚工作时,我算得上挤时间的标兵。因为我有这样一种关于成功的逻辑:一个年轻教师靠什么在学校里站住脚?教学成绩。快速获得成绩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付出更多的时间(也就是我们盛赞过的勤奋)。时间从哪里来?挤!于是,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娱乐的时间,压缩休息的时间……当一个人将必要的睡眠以外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时,教学成绩一定会反馈一个满意的回报——那时,我的教学成绩始终占据年级最高位次。但是,这种挤时间的做法副作用也特别明显——无限拉长工作时间,不计效率拼体力,不仅挤占自己的时间,还会挤占学生的时间,题海战术、延时战术都是彼时的行动方式。于是,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恶果”——我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好老师”。学生讨厌我,因为我对他们苛刻。看到学生眼中无光,我也意识到这种方法不合理,所以开始调整自己,把学生从时间中解放出来,以自我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省时间,解决使用效率的问题。在我开始转向的时候,也恰好走上了学校的管理岗位,工作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此时,我开始无师自通地进行时间管理,让七零八碎的工作时间产出最大效益。一方面,我将自己的24个小时分成几个时间区域,比如工作的时间区域、生活的时间区域、学习的时间区域和休闲的时间区域等,并在“工作的时间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最低固定时间,以确保必要的睡眠和基本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生活着的人。另一方面,我开始追求“工作的时间区域”内的产出效率,通过时间统筹让自己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做事。比如,工作清单法就是将每天的常规工作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做成具体的工作清单,每完成一项就随手划掉,让自己时时刻刻知道还有多少工作要做。再比如应对突发性工作,可以按照工作内容及轻重缓急来决定怎样与常规工作融合,能合并的合并,能变通的变通,尽量不影响常规工作。当然,优化教学艺术、修炼管理能力是提高效率更为具体的行动,它解决了优化后工作单元的效率问题。

    “造时间”,解决时间浪费的问题。所谓“造时间”,也就是变废为宝。因为时间始终是那么多,没有人可以制造出新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也许就是把那些可能会被虚度的时光,一点点拽回到沸腾的生活里。当下最消耗时光的应该是电子产品。想一想,我们有多少时间浪费在刷视频上,有多少时间用在浏览无用的网页上,又有多少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中?除了网络,每天还有那么多事情妄图从我们手中夺走时间,有那么多诱惑让我们虚度光阴,我们不“造时间”能行吗?

    那么,怎么才能夺回时间?我以前提到过“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容易流失的时间聚拢在工作任务上。我相信,类似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你愿意聚精会神于一项任务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挤时间、省时间、“造时间”,既反映了一个人对时间理解的不断更新,也可以看成是解决时间效益的三个方面:时间需要适当去挤,更需要提高效率,同时还不能浪费。当然,这些解决的只是外在问题,一个人若想让自己的每个24小时充满意义,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时间的自留地”——给自己一个足以抵抗一切的坚定、永恒且不可更改的诺言式任务。比如,我在一线工作时给自己定下的“一天一篇教育叙事”,并在博客上公开宣布,让所有人都来监督自己。公开承诺最好面向最重要的人实施,因为越在意的人对你的约束力也就越大。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承诺,校长可以向教师承诺,等等。

    其实,守护好“时间的自留地”,就是开辟了一块人生的自留地,守住它,也就守住了一切,包括时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